|
||
中國出現搶鹽潮,美國民眾搶碘片,韓國超市海藻售罄。9級地震、海嘯和福島核泄漏三大災難讓周邊國家一些民眾顯得不那么“淡定”。如今,搶鹽之風已經過去,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災難謠言 因何而起 從眾搶購: 無“鹽”以對 “要達到和服用碘片同樣防輻射的效果,一個成人一次性至少吃下3.3千克鹽。這樣一來,碘是補夠了,人也齁死了!”一篇名為《碘 “雜貨攤前擠滿了人,以往得賣一年的6箱鹽,不到一天就賣光了。”北京朝陽區某雜貨店的趙老板經歷了從搶鹽到退鹽的全過程。“來買鹽的顧客都在說‘吃碘鹽防輻射’,結果沒兩天,全過來要求退貨,我只好再給這些顧客退貨退錢,積壓的幾箱鹽還不知道怎么辦。” “好心”的店主還給退貨,退貨無門的消費者就只能無奈把囤積的碘鹽當作“謠言紀念品”。“這次買的兩箱鹽,可以吃上好幾年了。”北京市民王女士在此次“搶鹽大戰”中想盡辦法才買到兩箱鹽。 搶鹽的信息到底是怎么傳播開來的?“我母親打電話通知我,趕緊去超市買鹽,朋友給我發了短信催我買鹽,打開網頁更是鋪天蓋地的核輻射和搶鹽的報道,鄰居間打招呼都變成了‘你買到鹽沒’。”王女士說,“現在吃也吃不完,退也退不掉,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出現問題后,大家都挺緊張,擔心核污染會通過空氣和海水擴散到中國,污染土壤和未來的食品來源,最怕的就是沒有鹽吃。回頭想想這挺荒唐的,其實全國食鹽儲備非常充足,鹽業公司一般都會有3個月的庫存量,食鹽供應完全有保障,而且我們食用的九成是井礦鹽。”作為搶鹽族的一員,市民李先生后悔不已,他還細數見證和經歷過的災難謠言:2003年非典時期,公眾聽信謠言大量搶購板藍根、中藥和白醋;2008年汶川大地震導致飲用水污染;近期“‘超級月亮’即將引發超級災難”等。 謠言的歷史太古老了。距今2400年的雅典發生小規模瘟疫,有人散布謠言,說是因為城邦宿敵在蓄水池投藥,人們未將精力放在控制疾病傳播,卻四處巡游捕捉并不存在的“投毒者”,導致病菌傳染,小瘟疫擴展成為殃及希臘半島整個阿卡提地區生靈的大瘟疫。 深層原因:一“鹽”難盡 “現在搶鹽的風潮已經平息,很多人都把這個當作‘娛樂事件’,哈哈一笑就過去了,但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思考。”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胡翼青表示。 根據人民論壇所做的深入調查,“假借理論支撐”、“冒充知名媒體報道”以及“假借或曲解專家觀點”是這次謠言迅速傳播的前三位原因。 除了憑借“科學”“理論”獲取公眾信任,謠言借新媒體的傳播力迅速擴張。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薛國林說,“2011年這次謠‘鹽’傳播讓人印象深刻,新媒體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微博傳謠’和‘微博辟謠’是突出特點。”“微博在謠言傳播中通過‘關注’—‘粉絲’的關系,形成快速的人際傳播。比如我有100個關注我的‘粉絲’,我的‘粉絲’又有各自的‘粉絲’,如果我在微博上說吃鹽防輻射,那么關注我的100個粉絲又成為傳播這條消息的新信息源,這種傳播是裂變式的,這個現象在名人的微博上表現得很明顯。”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劉學說。 “無論是科學理論被利用,還是新媒體的傳播迅速,說到底歸結于民眾的社會心理。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或社會動亂甚至戰爭時,由于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人們又普遍缺乏必要的信息,謠言就會泛濫,社會公眾在這一刻容易從眾、情緒激動并輕信謠言。”胡翼青表示。 在人們社會心理急劇變化背后,還隱藏著激烈的利益角逐。“有些謠言也不只是誤傳這么簡單,一些別有用心者背后有巨大的利益鏈驅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室主任楊宜音表示。 浙江杭州西湖公安分局3月2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抓獲一個在杭州試圖通過散布核輻射謠言牟取暴利的非法組織,黑手落網后得到法律嚴處。 “在‘謠鹽’事件中,經濟利益是主要動力。盡管我們沒有確鑿的證據指出這次謠言的有組織的幕后推手,但他們將是‘謠鹽’事件的主要獲利者,這一點無可置疑。謠言傳播的過程中,信息產業、鹽業企業、股票市場可謂廣義的贏家。”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學系教授趙萬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