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的“碘情”復雜,140 個縣(市、區)有100個是碘缺乏地區,38個縣存在高碘危害,有的縣則是碘缺乏和高碘同時存在。 ????10日,衛生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將發布新修訂的《食用鹽碘含量標準》,指導各省(區、市)在標準規定范圍內,根據當地人群實際碘營養水平,選擇適合本地情況的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 ????“目前國家標準正在審批中,據悉最快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發 ????下調幅度不大 去年7月份,衛生部就《食用鹽碘含量標準》公開征求意見,擬調低碘鹽中的最高含碘量,將原國家標準規定的食鹽碘強化量20mg/kg—60mg/kg,修改為食用鹽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為20mg/kg—30mg/kg。 “雖然國家將最高強化碘含量定為60mg/kg,但目前大多數省份執行的最高標準為50mg/kg。”據王金彪介紹,山東省最近幾年市場上所銷售的食用鹽碘含量在31mg/kg左右,其他省份大部分在32mg/kg左右,“因此,根據去年的征求意見稿,下調的幅度不會太大。” 據介紹,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人體的尿碘含量在100mg-200mg/L之間是適量狀態,在200mg-300mg/L之間屬于高于適宜量,高于300mg/L屬于超量。“山東居民目前的尿碘含量平均在200mg-300mg/L,高于適宜量但并不超量。”王金彪說。 “國家對于各省自定標準的數量并沒有上限,所以山東省可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1個或2個不同的標準。”王金彪介紹,從1995年起,國家已經進行了5次全國規模的碘缺乏病病情監測。山東省從1999年起,每年都會對鹽碘含量、居民尿碘水平進行檢測。“因此,標準制定后也會根據檢測的情況不斷調整。” 復雜的“碘情” 5月15日是我國第18個 “防治碘缺乏病日”。中國曾經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食用碘鹽自1994年開始在全國推行,達到了全民補碘的效果。但如果人體攝入碘多多益善,就不會有如今日益甚囂塵上的爭論了。碘攝入量對甲狀腺激素分泌量的影響呈U 字形分布,碘攝入過高或過低,均會引起甲狀腺功能的異常。 對此,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王斌透露,到2015年,為實現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標,繼續堅持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控策略。并且,“十二五”期間將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補碘”的原則。 采訪過程中,王金彪向導報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山東140個縣(市、區)有100個是碘缺乏地區,38個縣存在高碘危害,有的縣則是碘缺乏和高碘同時存在。山東自1966年開始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1995年實行全民食用碘鹽。2005年起在高碘地區停供碘鹽,改供無碘鹽。 “雖然山東居民食用海產品較多,但從飲用水、食物中攝取的碘量依然不夠。因此,從碘缺乏病病情防治的角度來看,除非是那些不適宜食用碘鹽的人群,大部分居民依然需要從外界攝取一定量的碘,否則對身體是有害的。”王金彪說。 對于山東省復雜的 “碘情”,王金彪認為,當下的政策正日趨具體化、人性化與科學化,“沿海內陸、富裕貧困、膳食習慣等都會影響到居民的碘營養水平。因此,因地制宜非常關鍵,絕不能‘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