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嵐昕先生認為,相對于公辦大學,民辦大學有更大的改革壓力,在體制之內,但沒有相對應的體制保護和資源扶持,所以民辦大學要成功就必須在體制內有所作為,而事實上也的確可以有所作為。
世華集團姜嵐昕先生 姜嵐昕先生強調,自己是北京華夏管理學院院長,同時也是世華智業集團董事長,屬于企業家辦大學,全國很多民辦大學的校長都兼具這兩種身份,這其實是一種優勢,讓自己可以清楚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深諳人才培養過程,明了經濟發展趨勢,從而以終為始,在大學教育中有的放矢,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針對大學生就業難、腦體倒掛等市場現象,姜嵐昕先生表示,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源不全在大學一方,而是包括家長、學生、學校和社會大環境共同造成為學歷而學,為分數而學,為面子而學的社會風氣。為解決這種局面,姜嵐昕先生介紹了北京華夏管理學院的“三優”教育創新?!拔覀兺ㄟ^優選、優育、優職的‘三優’教育模式,實現特長生、品學兼優、綜合素質出眾的學生入學,不再是用分數確定專業,而是根據個性、愛好、潛力來確定專業。通過營造實戰、實效、實操的校園文化,引入企業資源,實現優育的目標;而校企對接,課堂與崗位的對接又讓學生的優職有了保障?!苯獚龟肯壬鷮τ浾呷缡钦f。 姜嵐昕先生認為,要破解大學改革困境需要兩個根本要素,一個是理念,一個是耐心。理念要讓大學教育以人為本,以學生的成才為本,把對學校名號、學校收益、學校資源的追求放下,在孩子的成才道路上要引導得更早,扶送得更遠。關于耐心,姜嵐昕先生表示,大學成功不可一蹴而就,尤其是規模龐大的大學,而北京華夏管理學院在進行“三優”教育之前首先進行了戰略調整,那就是轉向做小、做少、做專、做精,壓縮專業數量,減少招生規模,集中資源做強所設專業,真正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能力。 對于北京華夏管理學院的教育創新是否會發揮鯰魚效應,姜嵐昕先生表示:“北京華夏管理學院不比南方科技大學的影響力,我們首要的事情是要把學生就業和企業用人需求結合起來,讓學生實現優職比什么都顯得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