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犯罪分子在ATM柜員機內安裝了非法設備盜取銀行卡資料,俞先生在取款時不幸中招,卡被克隆。隨后,他賬戶內的12萬余元不翼而飛。俞先生認為銀行沒有盡安全管理的義務,要求銀行賠償損失。而銀行方面則辯稱,是俞先生在輸密碼時沒有用手遮擋,才導致密碼泄露。昨日,此案在廣州中院二審開庭。 俞先生訴稱,2009年8月,經他本人申請,工商銀行黃埔支行同意其提前歸還剩余的個人住房貸款12萬元。俞先生依約將款 工商銀行員村新街支行辯稱,銀行卡信息和密碼信息是因不法分子在浦發銀行ATM機上通過安裝遮擋攝像頭及更換讀卡器等非法手段盜取了俞先生的賬戶信息及密碼信息。浦發銀行應承擔責任。而浦發行則表示,雙方不存在合同關系,浦發行不應該成為本案的被告。南山物業則表示,他們的監控系統看不到浦發行柜員機的監控攝像頭,南山物業只是對柜員機機器的管理負責。 一審:銀行擔責八成 天河法院一審審理認為,不斷完善和改進相應的技術設備,有效甄別儲戶身份和存款憑證是銀行應盡的義務。另外,浦發行廣州分行在案發后已向銀聯進行報送,但工行不能舉證證實及時凍結相關賬戶或者通知俞先生。但同時,天河法院也認為,俞先生在輸入密碼時未采取適當的方式用手遮擋,加大了泄露密碼的風險,對存款被冒領也存在相應責任。至于浦發行和南山物業,法院認為,他們無需擔責。最終法院一審判決工行員村新街支行承擔八成責任,賠償俞先生100462.30元。(劉曉星)(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