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崇仁縣每家網吧的墻壁上都貼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標簽,但幾乎每家網吧都有孩子的面孔,甚至有的網吧連身份證都不問就讓進。在一家“親密網吧”,還沒等記者出示身份證,網管人員就問:“充幾元的卡?最低5元,最高100元。”記者隨手掏了5元,只見該男子在手邊一疊身份證里拿了一張在感應儀器上一刷,隨即出了一張印有上機時間、上機卡號等信息的小紙片。 記者詢問了三個正在“親 15日上午9時半左右,記者來到崇仁縣電影院樓下的錄像廳,一位大爺正在收門票,記者問有沒有什么好看的錄像,大爺毫不猶豫地答道:“有三級片。”記者交了4元門票進了播放錄像的地下室,昏暗的房間里有20多位觀眾正在收看。因為沒看到片名,但畫面鏡頭不堪入目。記者得知,這里只要交4元錢一天之內就隨進隨出。 【反饋鏈接】文化局回應:管過,但管不了 據崇仁縣文化局黨組書記杜友根介紹,崇仁縣共有31家登記網吧,其中縣城有24家,鄉鎮有7家。主要是文化局、公安局、工商局三個部門負責網吧的管理,其中文化局負責未成年人上網和網吧超時經營兩個方面。 杜友根稱,他們也采取過措施,包括定期召集網吧業主開會,強調禁止接待未成年人等。有時候群眾是有舉報,但是往往趕到現場,上網的未成年人已走,他們常常會抓空。 針對崇仁縣的怪現象,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尹小健認為,作為提供這一環境的經營者——網吧一方,盡管知道有明文規定未成年人不得上網吧,但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他們將盈利放在第一位。青少年是網吧客戶主體,他們自然會借助改善經營環境、擴大經營規模、完善經營項目等手段,降低準入標準,增加未成年人光顧的幾率和數量。其次,考慮到為繁榮當地發展,政府職能部門在治理網吧上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且,具體執法工作人員與網管之間的利益掛鉤也會成為阻礙打擊工作的原因。 尹小健呼吁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擔負起對百姓的責任。他同時指出,除直接責任部門外,其他職能部門,如教育部門、宣傳部門等也要作出努力,多開設有益活動,豐富青少年假期生活,加強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