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到社區醫院看病,診療費只需要花1元錢。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市將確定一般診療費標準為10元,個人只需承擔1元,其余由醫保或新農合報銷。
社區診療費僅需1元錢
“我市已經確定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人次10元錢,其中醫保或新農合支付9元,采取總額預付的方式給社區醫院,個人自付1元錢。”市醫改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一般診療費是由掛號費、診查費、注射費和藥事服務費組合而來,新標準將在9月底前正式推行。而根據我省的規定,醫保的報銷比例不能低于80%。
“掛號費、診查費和藥事服務費本來就不收,只收點注射費,最低1元,最高2元。”李滄區一家社區醫院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還沒有明確要求按照新制度實行,但現在的收費標準也很低,而新標準實施后,病人來就醫的花費會變得更少,而社區醫院的收入卻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社區醫生們的積極性能提高不少。
基層醫院改革下月完成
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要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核心工作是破除 “以藥養醫”的舊機制,通過改革建立完善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激勵性的分配機制、規范性的藥品采購機制和長效性的多渠道補償機制。根據規定,社區醫院要適當控制醫療服務規模,強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功能。
在人員配置上,社區醫院專業技術崗位比例不低于崗位總數的90%,全科醫生、公共衛生崗位不低于專業技術崗位總數的20%,中醫藥崗位不低于10%。社區醫院負責人要實行公開選聘,目前全市只有32個政府辦鎮衛生院和5個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了負責人招聘,比例分別僅有29.36%和29.41%。
四成工資考核后才能發
社區醫院要建立起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根據我省有關規定,獎勵性績效工資所占比例不得低于40%,目前市南區已經確定績效考核制度,績效工資已經占到了工資總量的60%以上。據了解,目前有的區市已經實施績效考核和績效工資,但績效考核差距過小或沒有與資金撥付掛鉤,績效工作比例規定不合理、沒有拉開收入分配檔次,獎勵作用還不明顯,達不到充分調動基層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的作用。此外,在基本藥物采購方面,通過省網統一采購基本藥物已經3個多月,但有的區市采購數量少,個別基層機構還沒有從省網上采購基本藥物。
公共服務經費人均25元
截至7月底,全市城鎮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到了333.3萬人,新農合參合人數達到444.6萬人,參保、參合率均達到了100%。城鎮居民和新農合的政府補助已經提高到人均200元,其中嶗山、城陽、黃島三區新農合政府補助達到了28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城鎮居民達到72.3%,新農合達到了71%,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已全部提高到10萬元,而且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救助比例原則上不低于五成。
除了醫療費用補償,我市還基本建設完成了12處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已經全面實施,今年的人均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了25元。(記者 陳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