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百度搜索“小兒推拿”詞條,給出的相關內容超過17萬項,可見小兒推拿受關注的程度。而曲敏于2007年創立并注冊的“乖寶寶”小兒推拿品牌,是國內第一個。 扔掉“鐵飯碗”,鐵了心要端“泥飯碗” 1991年8月,從師范學校畢業的曲敏,被分到萊西河里吳家青山中學,成了一名人民教師。然而,幾年之后,她卻辭了教師的公職,要專心去做小兒推拿。 曲敏這樣解釋自己的選擇:“小兒推拿是自己最喜歡 據曲敏介紹,她的爺爺曾是村里的赤腳醫生,雖然在她十幾歲時候就去世了,但爺爺不需要任何藥物和醫療器械,僅憑自己的一雙手,直接在患兒的身上點、壓、按、揉就能祛病健身的情景,始終讓她念念不忘。爺爺去世后留下的一些關于小兒推拿技術的書,成了她課余生活思念爺爺的慰藉。在從教的日子里,她也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小兒推拿技術,并在自己女兒身上不斷實踐。有時女兒發燒了,她利用自己學到的推拿知識在女兒身上實踐,還真的很見效。 曲敏發現,小兒推拿非常有市場。一方面,農村的小孩生病初期,用物理療法是傳統。另一方面,很多城里人也在慢慢改變給孩子的治病觀念,不再是一生病就打針、吃藥,而是盡量尋求物理療法。 四處拜師學醫,打破“傳男不傳女”傳統 小兒推拿是技術性很強的活。曲敏盡管懷著滿腔熱忱,但開始的路走起來并不平坦。 看著曲敏辭職既成事實,親朋好友不再只是懷疑,轉而幫她出主意,想辦法:“僅看醫書是不行的,要干就不能閉門造車。”曲敏也有了參加專業學習的打算。 2001年,曲敏走進了北京一所中醫學校的大門,她用了近1年的時間,對中醫理論、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醫兒科等醫學理論和知識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進修學習。 2002年,曲敏又開始四處拜師學藝。只要聽說哪里有做小兒推拿的資深人士,無論多遠,都會輾轉前去。這期間,很多人被她的精神和毅力所感動,真心傳授技藝。有一次,在牟平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她找到了一名在當地很有名望的80多歲的推拿老人,但那老人恪守傳男不傳女的傳統,對她非常冷漠。曲敏不死心,幫老人端茶倒水,洗衣做飯,最后老人被她的真誠所感動,把技術悉心相傳。 “為了求學,那幾年不僅沒有收入,還花了10多萬元,在北京求學因為錢不夠,都差點回不了家。”回憶起當初的情況,曲敏深有感觸。 為學到真本領,曲敏走遍了大江南北,先后取得了中級、高級推拿師的資質。2003年,萊西市總工會及時啟動了創業扶持資金,幫助她在自家樓下小區租了一個20多平方米的門面房,正式掛牌做起了小兒推拿。 終結碩果,注冊國內第一個小兒推拿品牌“乖寶寶” 曲敏做小兒推拿,技法日臻嫻熟,口碑越來越好,影響面也越來越廣。 2007年,曲敏創立并注冊了國內第一個小兒推拿品牌—“乖寶寶”小兒推拿,還被青島市總工會授予“青島市創業帶頭人”榮譽稱號。2009年,被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授予“確有專長特技人才”榮譽稱號,并被聘為委員,協會授權萊西乖寶寶小兒推拿中心為“小兒推拿特約培訓基地”。 為使更多的寶寶免除打針吃藥之苦,曲敏開始實行加盟連鎖制度,面向全國招收學員。目前,她每年都在全國招收學員30—50名,學員們結業返鄉后,大都具備了獨立做小兒推拿的能力,曲敏的技術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孩子從中受益。 曲敏她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除白天臨床治療和教學外,也推出了網上教學,給那些因太遠或條件限制而不能前來學習的學員以遠程傳藝,通過網絡與網友分享嬰幼兒保健與治療的一些中醫經驗常識。(本報記者 劉錕鋒 通訊員 李煥青 張玉杰 張 偉) 記者感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曲敏的創業故事,再次為這句名言提供了生動的注釋。 可以看出,曲敏對小兒推拿興趣濃厚,是真心喜歡;對小兒推拿深深的熱愛,決定了她對這一工作的執著和不懈追求。這也是她最終成功的關鍵。曲敏的成功,對無數有志于創業的人,既是榜樣,更是激勵。 在社會主體日趨多元化的今天,人們的擇業觀念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無疑是一種進步。如果人們在擇業時,都能進入到自己喜歡的行業,則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中,一定會出現更多像曲敏這樣的專業人才,那么這個行業的整體水平必然會是另一個高度。(錕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