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配圖:中國第五代戰斗機殲-20。 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決定以美制F-16戰斗機為模板與美國聯合開發F-2戰斗機。盡管這并非純粹的聯合開發,但雙方都曾期待這將成為未來真正意義上的聯合開發的范本。 日本航空自衛隊現在擁有包括F-4、F-15和F-2在內的260架戰斗機。F-4預計不久將退役,日本防衛省正在選擇逐漸取代F-4的下一代主力戰機(F-X)。 中俄急速開發戰機
在此背景下,日本選擇第五代戰機作為下一代主力戰機也是合乎情理的。日本目前正鎖定美國的F-35、FA-18和歐洲的“臺風”這三款機型,就性能、價格和國內企業參與方式等方面進行評估,年內可能得出結論。 在這三款機型中,F-35是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五代戰機。盡管F-35的價格高于其他機型,但其作為第五代戰機具有優越的隱形性和多功能性。日本曾努力試圖獲取同為第五代戰機的F-22,但F-22戰機僅制造出187架專供美國空軍使用之后便宣告停產。 預計將有2400多架F-35戰機生產出來供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其他國家將購買800架。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正在探討是否引進F-35戰機。 引進真正五代戰機 自2006年試飛以來,F-35戰機的機體和引擎等不斷得以完善。除飛行試驗外,其軟件開發也保持著相當高的水平。 盡管供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F-35B面臨技術問題而開發遲緩,但供空軍和海軍使用的F-35A/C的相關開發工作正在順利進行。F-35開發階段的試飛將于2016年初全部完成,如果日本決定選擇該型戰機,則很容易在同一年將之購入。 美國有關人士透露,F-35是由9個國家聯合開發的,不過日本企業有望負責組裝機體和引擎以及生產主要零件。 在日本,戰斗機的生產和技術基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民間企業,擴大飛機產業的生產技術基礎符合國家利益。日本防衛省在評估三款戰機時將國內企業參與方式列為一項重要標準,原因正在于此。 FA-18和“臺風”性能優越,價格合適且允許企業參與。然而問題在于,這兩款飛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第五代戰機。 確保日美相互適用 觀察日本周邊各國的戰機開發狀況可知,日本在選擇F-X時不應僅以價格和產業參與程度作為標準,性能優勢更值得重視。而且,駐日美國空軍計劃在將來部署F-22或F-35甚至同時部署這兩款機型。日本與盟國部署的F-35將盡可能地具有最佳相互適用性。 日本F-2戰斗機的生產線于今年9月停產。日本今后幾年內必須從現有機型中選出下一代主力戰斗機。就提高本國飛機制造業的生產技術基礎而言,日本選擇世界最先進的戰斗機作為航空自衛隊下一代主力戰斗機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將第五代戰斗機的組裝和技術基地設在日本而非(同樣考慮引進F-35的)韓國,有利于日本的國家利益。 正如F-2戰機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日美聯合開發產品,不管日本選擇哪款機型作為下一代主力戰斗機,F-X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日美聯合開發產品。 不過,日本選擇第五代戰機作為下一代主力戰斗機后,應立刻與美國探討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第六代戰機的聯合開發。考慮到俄羅斯和中國的開發形勢,日美兩國應該認識到21世紀合作開發戰斗機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