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軍事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挪動一架飛機。本報記者 王嘉寧攝
觀眾正在觀看停放在露天的裝甲車輛。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本報訊(記者 溫薷)北京上世紀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首次啟動改擴建。昨天,記者從軍博獲悉,兵器館300多件大型武器“大遷移”已完成了90%,預計本月中旬到12月初,將完成廣場臨時布展,市民仍可參觀。
據悉,軍博改擴建之后將引入更多的“高精尖”兵器,新中國成立以來四代領導人的閱兵車將集體亮相。
面積將增加一倍半
昨天,軍博副館長向榮高介紹,去年7月初,經有關部門批準,軍博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立項。這是軍博自1959年竣工以來,首次啟動改擴建工程。
據悉,工程計劃明年初動工,預計3年后竣工。
屆時,軍博展覽大樓的建筑面積將從6萬平方米擴大到14.8萬平方米。其中,兵器館面積會在現在的基礎上增加超過一萬平方米的陳列面積。
蘇式建筑外觀不變
向榮高介紹,在文物搬遷方面,目前軍博的各個陳列館中,重要文物有上萬件,另外,兵器館大型兵器300多件,均要進行轉移。
此外,軍博還將利用一個地下文物儲藏室,里面安裝空調、除濕器以及監控設備,在改造施工的3年多里,30多萬件文物將寄居此地。
據悉,改擴建之后的軍博將不改“門面”,為北京人所熟悉的蘇聯式標志性建筑不會改變外貌,依然懸掛毛澤東親筆題寫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名。
大樓改造完成后,展覽方式、種類和數量也會有大的變化,比如目前軍博現有的陳列體系基本是按照“戰役”來架構,今后可能會改變形式。另外,可能會借鑒國外一些展覽形式,如將飛機吊在空中等。
將增大量高精尖兵器
據介紹,被稱為“兵器王國”的軍博兵器館的搬遷預計兩周內完成。
向榮高介紹,目前兵器館中陳列的各種陸海空兵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曾經參加過重大戰役的“功勛性”兵器;在重要戰役中繳獲的敵方兵器;還有部分參與科研的兵器。像飛機、艦艇、大炮、坦克等大部分還是戰爭年代的,改革開放之后由于場地有限,引進的大型兵器不多。
日前,解放軍四總部已下發加強軍博文物征集的文件,將面向全國征集各種新時期的兵器,現已征集到一些。據悉,像中國軍隊參與索馬里護航、國際救災、維和等這些與大事件相關的大型文物都有望被納入其中。
目前,軍博展示的新中國領袖用車,只有毛主席用過的。改擴建完成之后,四代領導人的閱兵車也將集中進行系統展示。另外,還將增加大量和平時期“高精尖”兵器,國外兵器也有望引進展出。
■ 現場
最險 18米導彈50年首搬家
軍博館藏的中國自行制造的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已經是全國唯一一枚。據向榮高介紹,這枚已有超過半個世紀歷史的“大家伙”是此次文物“大遷移”中的難點,預計它的搬遷將從下周啟動,可能要花去一周的時間。
“東風一號“導彈身高將近18米,加上下邊1.5米高的底托,幾乎貼近了約20米高的展廳頂棚,需要在極小的操作空間內將其“放倒”。這一動作共需要三臺吊車同時發力,兩臺護身,一臺托底,然后再運到博興大廈的前廣場。
此外,由于50多年沒有移動過,“東風一號”還面臨老化、斷裂的危險,操作起來需要格外小心。
最累 10名戰士推著“殲8”走
“一二三推!”10名身穿迷彩服的空軍戰士聲未落地,一架長21米的“殲8”機身向前緩緩移動了幾米,即將在軍博南廣場進行組裝。組裝之后,還將用起重機將飛機吊起,在輪子下邊安裝固定支架,這樣既可穩定飛機,又可防輪胎老化。
據悉,由于涉及飛機拆解、搬遷,17名專門負責飛機轉運的空軍專業人員特由河南來京“支援”。另外,還有兩家專業公司參與,分別負責文物搬遷及大型物品起重運輸。
記者看到,在軍博南廣場東、西兩側,均已搭建起20多米高的簡易棚,存放著飛機等展品。向榮高表示,簡易棚雖可遮雨,但風沙難免,為此需要在機身上涂潤滑劑、機油等,防止生銹。
最難 3天只卸了飛機4顆螺絲
據悉,兵器館的搬遷從10月8日開始,向榮高把飛機的搬遷比為“虎口拔牙”,因為飛機的翼展小的6—8米,大的達到24米,必須拆下機翼才能完成搬遷。而這些飛機由于幾十年未動過,“螺絲都銹死了。”
最困難的一次,一架飛機3天只卸下了4個螺絲;而一架飛機的翅膀上,起碼有100個螺絲。
向榮高介紹,為解決這個問題,專業公司的人員拆卸螺絲時,先用棉絮將其包裹,再用航空汽油浸泡兩天,然后再拆。
另一個挑戰,是各架飛機構造各不相同。比如一架美國造的T33A型噴氣式教練機,兩個機翼是一體的,無法各自卸除,只好將機身拆下,將機翼調整方向后搬遷。
“大型兵器的搬遷,像地毯上跳芭蕾舞——有勁兒使不上。” 向榮高表示,搬遷的艱難在于原先很多大型兵器是先就位,再搭建棚子;這樣造成搬遷時即使動用吊車,由于“臂”伸不直,也用不上力,最后還要人先抬起,機器再“上”。
■ 影響
市民可參觀“臨時展覽”
據向榮高介紹,改擴建工程實施期間,軍博依然對游客開放。來軍博參觀的游客,可以看到前廣場的300多件兵器和展覽大樓西側博興大廈的“臨時展覽”。“最大的看點,是海陸空大型兵器首次在同一個平面上進行展示。”他表示,改擴建之后,仍然會對市民實行免費開放,不會收取門票費用。
■ 背景
“兵器王國”輝煌50年
軍事博物館1958年9月正式組建,展覽大樓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59年7月竣工。展覽大樓現有22個陳列廳、2個陳列廣場。
軍博收藏有34萬多件文物和藏品。展覽大樓內的兵器館因陳列沖鋒槍、火炮、裝甲車、導彈和飛機等多種武器,被譽為“兵器王國”。共展出文物1651件,包括解放軍第一輛坦克、解放軍第一代地對地戰術導彈、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代坦克以及部分在作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精良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