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10:40,在青島港前港生服中心停車場旁的驗車點,當職工史學民幫司機高亮把新購買的磁卡貼在擋風玻璃上方的時候,這輛車號為魯C59066的市提車擁有了一張青島港牌的新“身份證”。 剛一貼上,室內電腦屏幕上就顯示出了魯C59066的各項信息,與該車提貨單進行核對并通過攝像頭查驗車廂雜物和水箱后,庫場隊常志輝在提貨單上蓋章放行?!斑@張‘身份證’一車一張撕下即無效,購買一次終身使用?!鼻案?table border="0" align="left" cellspacing="0" cellappending="0"> |
好奇于它的效力,我們登上了魯C59066,共同分享它的青島港旅程。
從驗車點繼續前行,來到100米外的6#磅過空。室外的讀卡天線已經讀出“身份證”信息,并從后臺數據庫中讀取了收發貨人、船名、貨名、預提噸數等提貨信息,司磅員駱明對照著從司機高亮手中接過的提貨單認真核對。汽車停穩,皮重自動讀取,駱明核對無誤進行存盤操作,稱重完畢。
來到Q5堆場,魯C59066進行裝車。作業結束后,我們來到5#磅稱重。高亮拿著磅單驅車來到5#門,將磅單交給門衛。此時,5#門上的射頻識別設備早已將魯C59066的所有信息顯示包括從過重磅到出門的時間顯示出來(超過30分鐘將不予放行),門衛核實無誤,放行出港。魯C59066踏上回程的路。
一趟走下來,我們發現了這張新“身份證”的諸多特點:
一是實現了人車分離。在每一個環節都取消了條形碼。不僅節省了專門貼碼和掃碼的人力,而且防止下雨下雪造成條碼損壞后扒載、重新過磅造成的麻煩。
二是節省人力、降低錯誤率。自動車號識別讓司磅員每天至少減少車號輸入2000次,減少敲擊鍵盤16000次,同時避免了人工輸入造成的錯誤率。
趙偉麗給我們介紹說,新“身份證”又叫RFID電子車牌,使用的是RFID射頻識別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操作快捷方便,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在集團信息中心進行軟件研發后,前港與廠家一起協調安裝硬件設備,并進行軟件調試、對司磅員進行培訓,目前整套系統已經投入試運行。
青島港集團員工品牌“琳琳快磅”可以說是這個系統最大的受益者,身為庫場隊地磅班班長的王琳琳興奮地告訴記者:“以往我們司磅員的工作是手眼并用,不僅勞動強度高,還容易出錯。自打這個系統試用以來,將我們從繁忙的鍵盤操作中解放出來,以往過一輛車要敲擊鍵盤十多次,現在兩三下就可以搞定,實現了過磅零差錯,眼睛還可以更好地監控車廂內的情況,有效地保證了貨物安全。”
“新‘身份證’省時省力,讓我們在前港更加暢行無阻?!彼緳C師傅高亮高興地說。
上一篇:入世十年,青島港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