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月22日,溫州最大眼鏡企業信泰集團,前來討貨款的供應商絡繹不絕。此前,該企業曾發生董事長“跑路”風波。 關注焦點 2011年對于中國中小企業來說,無異是“多事之秋”。 用工荒、融資難、資金鏈斷裂、歐美市場萎縮等等,這些境遇使中小企業進入發展的“深水區”。 近日,浙江一些中小企業主以自身的遭遇,講述轉型、解困的迫切需求。 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剛剛閉幕的 最近兩個月,黃才永一直往銀行跑。 “我要擴建廠房。6000萬還差2000多萬。”黃是寧波一家清潔用品公司董事長,公司年利潤1000多萬,但他仍缺資金。 他的公司主營清潔用品。今年因國際環境遇冷,他的公司影響巨大。 最近,他剛接到一個訂單,俄羅斯一家公司從他這里訂購價值70萬美元的鹿皮巾(清潔用品),這讓他又看到希望。 黃說,公司近兩年投入很大,但收效并不如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增加。“往年1000萬營業額能賺100萬,現在2000多萬只賺這個數。” 在寧波市寧海縣,黃才永是中小企業主的縮影。 這幾天,黃才永格外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他希望在新一輪經濟政策下,明年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焦點一 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對于黃才永這樣的企業主來說,今年的經營困難格外突出。 最近一年,每接到訂單,工人們就要求加薪。“他們的工資從最初的1500元到現在3500元,加了4次。”黃說。 年關將至,最讓黃才永心急的是工人來年的去留。 10年前的景象完全相反,滿大街的外地打工者。過完年后更多。 另外,隨著物價上漲,原料價格也不斷上漲。 寧波一家機械加工廠老板徐天坤說,主要原料鐵板由4500元/噸上漲到5500元/噸。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的問題。 隨著物價上漲,工人工資也跟著逐年上漲,按以前的薪水,“月薪1000元,連個掃地的都招不到。” 最近一兩年,徐天坤要付出人工成本160萬/每年。而10年前,這一支出是40萬。 焦點二 減稅改革助企業盈利 要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和房產稅改革試點,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 2010年徐的工廠營業額2000萬左右,其中他所繳納的稅費清單如下: 增值稅50萬-60萬元;地方稅費也有50多萬元,其中企業所得稅30萬元,營業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教育附加費等加起來10多萬元,另外,他還承擔工人的個人所得稅共計12萬元。 去年一年,徐共計繳稅費110萬左右,他自己盈利116萬。 另外,徐天坤從銀行貸款1300多萬元,去年一年所支付利息也要100多萬元。 “我和稅務局、銀行等于把工廠賺的錢三等分,各拿100多萬。”徐說,假如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今后進入減稅周期,他所得的利潤就會增多。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就占到85.1元,私營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僅為微薄的5.69%。 經濟學家謝國忠曾表示,營業稅改成增值稅是第一步,倘若國家這次真能進入減稅周期,則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盈利將進入長期上升周期,進而實現A股真正意義上的長期大牛市。 12月13日,寧海縣經貿局經濟運行科相關負責人王挺表示,政府已開始在稅收方面進行結構性調整,減輕企業負擔。 寧波市已出臺扶持中小微企業的“21條規定”。例如,國家規定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可以提高5000到2萬。“寧波市就按最高上限2萬定。” 但寧波的優惠政策,讓徐天坤覺得仍不解渴。他說,現在的政策是從小的方面減免,但大頭,國稅仍然很重。 對此,王挺表示,地方政府只能在國家減稅政策空間內微調。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能給更大的政策空間,地方政府則很愿意讓企業生存空間更加寬松。 焦點三 融資難呼喚金融改革 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要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 徐天坤和黃才永自稱融資難讓他們苦不堪言。 黃才永的企業產值近8000萬。但他還準備擴大生產規模。 資產抵押貸款2000萬,仍有2000多萬缺口。 黃找到一家資產近10億的大公司擔保,但又被銀行潑冷水。“銀行說沒有放貸指標了。” 銀行的這句話是企業主們今年聽得最多的。 年初開始,國家銀根緊縮,中小企業貸款難度逐月增加。 黃才永最終也沒有去找民間借貸。“考慮了很久,我沒去借。企業掉進那個漩渦就完了。” 資金鏈緊張的另一個原因是被欠款太多。 寧海乃至浙江很多企業屬于外向型經濟。但隨著國際經濟形勢寒潮,企業主紛紛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但徐天坤一開始就遇到拖欠貨款的問題。 徐說,貨款回收97%-98%才能保證不虧本,但總有2%到3%的欠款很難要。“有的企業無奈之下還采用威脅手段。” 徐天坤收不回貨款,只能到銀行貸款1300萬。這樣給他又帶來近百萬元銀行利息。 據了解,寧海首家新型股份制地方性銀行寧波寧海建信村鎮銀行在西店鎮試營業,明確針對“農產、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金融業務。 王挺說,地方政府已認識到培育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這也將成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式。 焦點四 專做實業摒棄資本游戲 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東部地區要更加自覺地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 近兩年,產業結構調整、轉型是中小企業主們談論的熱點話題。 “要么轉型,要么關廠,要么將廠子搬到中西部或東南亞國家。”受訪的企業主們表示,形勢已逼迫他們不得不作出調整。 寧海的胡滿華算得上轉型成功。 2001年創業的他,靠生產電池挖到第一桶金。5年前,胡考慮生產電池門檻低,競爭激烈,他決定轉型做MP4、GPS導航儀。但他遭到深圳生產商的沖擊,以失敗告終。 隨后,他又做電子點菜機。奧運前夕,他帶著產品到北京。但多數酒店不接受這種新產品,再度失敗。 這種嘗試,胡滿華經歷了10多次。“每次損失一兩百萬。”現在,他選擇做平板電腦,由于科技含量高,市場切入點準確,胡滿華的企業總算迎來盈利。 另一些轉型故事也證實了轉型的艱辛。 徐天坤的朋友,從傳統的加工業轉到新興的光伏產業,投資8000萬。沒料到,近兩年歐美市場萎靡。光伏產業產能過剩,這個企業目前陷入困境。 王挺認為,寧海一些企業轉型失敗,除了市場萎靡,盲目的跟風也是失敗的原因。 徐天坤從沒打算過轉型。他說,雖然傳統制造業利潤低。但他熟悉這個行業,不想輕易變動。 與他想法相似的人不在少數。 但浙江的中小企業還有另一種“轉型”現象。以溫州企業主為代表的,多轉向炒房、炒股、炒礦等領域。 對此,溫州市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溫州近期爆發的老板跑路事件,正是由于眾多企業資金偏離實業,當股票、房產、礦產等均遭困境后,收不住腳的資本最終開始炒錢。 溫州事件為這樣的“轉型”發出警報。 胡滿華說,真正的轉型是產業升級,把錢花在技術開發上,政府也應加大對實業升級的扶持力度。 王挺說,寧海縣政府引導企業不管怎么轉都應專注實體經濟。 他說,房產、股票等領域不確定因素太大,也不能為社會帶來就業、工人增收等切實利益,對國民經濟發展并無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