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個“三點水”,可沖走了好幾十塊錢(指售價)呢! 聲音>> 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李鏡亮: 別指望“山寨出好貨” “假冒偽劣產品之所以主要出現在基層鄉鎮,與農民的維權意識淡薄有關。”據李鏡亮介紹,今年以來,12315投訴中心僅接到9起相關投訴,“這就很能說明問題——農民兄弟買到偽劣商品后,往往選擇自認倒霉”。 李鏡亮認為,對很多低收入農民而 “無論是‘知假買假’,還是買到偽劣商品后的忍氣吞聲,這類行為積少成多,都勢必損害整個消費市場。”李鏡亮提醒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農村消費者,應自覺抵制“山寨”商品:無法分辨其是否正規、合法時,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尋求幫助和支持;消費過程中,盡可能保留有關憑證;權益受到侵害時,果斷撥打消協投訴電話12315進行維權。 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助理王前虎: 滅絕“假貨下鄉”須多管齊下 近些年,農民兄弟深受“山寨”與偽劣商品之害,這有著多重深層次原因:首先,很多名牌產品進入農村市場確有障礙,如道路等交通設施不足、當地現代物流體系尚未完善所造成的運輸成本過高、儲存條件較差、價格不占優勢、保質期內售完沒有保證等。而對于農村消費者來說,消費能力與習慣都有待改善,如因信息滯后,對“山寨貨”普遍缺乏識別能力;中國的農村往往距離權威研究檢測機構路途遙遠,維權成本過高等。 要改善這種局面,需多管齊下。不僅要告訴農民兄弟“什么不能買”,還得告訴他們“能買什么”;不僅要打擊各種偽劣產品,要得用真正物美價廉的產品來占領農村市場。 首先,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逐步使現代物流體系覆蓋到農村地區。衛生、質檢、工商等部門要強化對農村消費市場的協同監管,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威懾力。 其次,品牌企業要關注農村消費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發適合農村實際的產品。把農民用不到的一些功能刪掉,滿足基本需要就行——成本降下來后,銷路不就打開了?另外,企業還完全可以利用既有銷售網絡,宣傳演示“山寨品”與正品的區別,普及消費常識。 第三,政府及各級消協要不遺余力地向農村提供信息,如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公示牌等,滾動宣傳各類商品信息、維權知識、法律法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