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凸顯金融風險防范
歐債危機未見曙光,美國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經濟或再面臨新的危機。這都給中國的金融業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的蔓延,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成為世界議題,這也是中國難以避免的議題。
此前有消息稱,鑒于中國銀行[2.96 0.00% 研報]業發展現狀,銀監會推遲了部分與巴塞爾三接軌的新監管指標的實施。但是,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制度、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等,也被列在了上述報道的十項議題中。
“我覺得,此次會議中應該具有的重要一點就是,消化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后遺癥,或者是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需要的方向,就是防范危機。”杜征征分析認為,這就需要加強宏觀審慎的監管框架。
他認為,未來中國可能需要重點防范危機的領域在于,整頓地方金融秩序,防范房地產泡沫給中國金融業帶來的沖擊。近日,審計署審計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地方債務中,有5308億元的違規資金,其中有351億元債務資金投向資本市場、房地產和“兩高一剩”的問題項目。
在利率市場化之后,居民與企業的投資以及融資需求,包括人民幣存款的安全性,依然需要風險防范。因此,“存款保險制度”也是多位專家呼吁提出的議題之一。
“金融國資委”之爭
提及“金融國資委”,業界應該認為,這是老話題新提。經過多年的討論,“金融國資委”的方案仍然未塵埃落定,市場爭議還頗多。
據了解,“金融國資委”的目的,主要是將匯金公司、財政部金融司、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央行等部門的金融管理許可權,合并到同一個部門。
“由某個機構來代表國家行使國家的權利,讓股權得到規范的管理,是可以做的。更想看到的是,金融監管方面的統一協調,金融市場越來越交叉,而從美國次貸危機得出的教訓是,風險的傳遞往往是跨行業、跨國際的,因此需要加強整個金融行業的監管,這也是未來的一個挑戰。”趙錫軍表示。
對于“金融國資委”討論,也有不少專家認為,是否會不利于金融機構市場化發展機制的進一步推進。
魯政委則表示,金融國資委與監管協調是兩回事,如果“金融國資委”是代表行使出資人的功能,如果加入監管協調功能,會顯得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