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中華鱘人工培育出的第一代,已在即墨鰲山衛溫室內健康生長7年,最重的達到150斤。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即墨鰲山衛鎮的青島國家海洋科研中心水產種苗基地探訪發現,這些野性十足的中華鱘住在溫室內,每天吃著進口食料,成了國家的寶貝。據專家稱,這些中華鱘超過10年才可以產卵,到時會有更多的野生中華鱘二代子孫回歸自然。 ????目擊 7條中華鱘很野性 ????“你看,池子里游的就是中華鱘。”昨天上午,記者趕到位于即墨鰲山衛鎮的青島國家海洋科研中心水產種苗基地,在一個大型溫室里的圓形水池里看到,數條“大魚”時而自由自在游動,時而上下翻滾濺出水花,池子里的7條中華鱘顯得十分兇猛活潑。 ????青島國家海洋科研中心水產種苗基地主任鐘磊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共有三處野生中華鱘培育基地,一處在武漢,一處在三峽,再一處就是咱們青島。7年前,基地成立后從長江流域引進野生中華鱘品種,這些中華鱘都是通過野生中華鱘培育出來的第一代魚苗。由于受國家重點保護,這些中華鱘來到即墨后,專家和工作人員像寶貝一樣日夜守候著。經過7年精心培育,7條中華鱘目前已經適應環境,一條中華鱘長度大約1.2米左右,最重的已達到150斤。 ????講述 住在溫室吃著洋餐 ????“由于中華鱘像文物一樣珍貴,培育起來就要格外小心。”昨天上午,記者剛走進育苗室就感到,溫度舒適,一點也不感覺冷。鐘磊告訴記者,中華鱘生長用的水都是從海底抽上來的,溫室內溫度一般保持在18度以上,這樣室外溫度再低也不會影響到中華鱘正常生長。 ????“這些中華鱘小時候,吃的是從日本和美國進口的蟲子,長大了就食用一些飼料魚塊。”鐘磊介紹,中華鱘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偏肉食性魚類。在天然水域中,幼魚期主要攝食底棲無脊椎動物,主要為水蚤類,也攝食小型蝦、蟹、蜆類;成年鱘主要攝食底棲魚類。在生殖洄游期間,親鱘一般停食。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中華鱘仔魚主要攝食水生寡毛類、搖蚊幼蟲、枝角類和橈足類;而成鱘則主要吃一些像鯽魚、羅非魚、鰱魚和草魚這樣的飼料魚塊,這也是有意保持中華鱘野性的關鍵所在。 ????進展 二代鱘將放流江河 ????“所謂‘子一代’中華鱘,就是利用野生中華鱘親魚,經過人工繁殖培育出的中華鱘。中華鱘繁殖率很低,所以十分珍貴。”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顧副局長告訴記者,中華鱘是一種在江河里出生、大海里長大的特殊魚種。一般在長江、珠河等流域產卵出生后,游到沿海一帶生活。由于中華鱘生長期緩慢,大約經過10年后,成年中華鱘就到了產卵期,這時候大量中華鱘會逆流而上,返回江河里產卵。后來由于環境遭到一定破壞或改變,中華鱘無法回游產卵,目前我國江河內幾乎看不到野生中華鱘,所以國家有意進行培育,保護中華鱘魚種。 ????鐘磊說,因為中華鱘繁殖率很低,一條中華鱘10年后才能產卵,目前生活在即墨基地的7條中華鱘應該在3年后才能產卵。到時這7條珍貴的中華鱘產卵育出的幼鱘有望放流江河,中華鱘從此也會繁衍大量后代。 ????“游”上餐桌的是雜交鱘 ????中華鱘不允許私自售賣食用 出售雜交鱘要經報批 ????“現在酒店里吃的中華鱘都是雜交鱘類魚。”昨天上午,即墨海洋與漁業局顧副局長告訴記者,根據國家海洋保護相關法律規定,中華鱘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允許私自養殖和買賣,更不用說是食用了,這些行為都是違法的。 ????雜交鱘并非中華鱘 ????“雜交鱘是鱘類魚種的一個種類,并不是中華鱘。”昨天上午,青島國家海洋科研中心水產種苗基地主任鐘磊告訴 記者,現在市場上常見的“中華鱘”都是雜交鱘。像西伯利亞鱘、俄羅斯鱘和我國南方一些鱘類魚種,與黃魚等魚類雜交后,培育出的鱘類魚種雜交鱘,由于其外形與野生中華鱘十分類似,近年來有不少養殖戶也在培育鱘類雜交鱘,并出售給餐館,許多市民不明真相,誤以為雜交鱘就是中華鱘,近幾年來,雜交鱘在市場上也很受歡迎。鐘磊說,從外形上看,雜交鱘和中華鱘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雜交鱘的嘴部比中華鱘長。另外,中華鱘的背部骨板數量也要比雜交鱘的骨板多。 捕獲中華鱘應放生 “出售雜交鱘要經過漁業部門的允許。”即墨海洋與漁業局魚技站站長萬初坤告訴記者,雜交鱘在島城不少餐館里都有出售,雖然培育的成本比較低廉,但許多餐館都打著中華鱘的名號出售,所以價格提高了許多。 ????昨天下午,記者在即墨鶴山路上幾家酒店看到,每家酒店幾乎都在出售中華鱘,而大多市民對中華鱘并不了解。萬站長說,根據相關規定,銷售中華鱘肯定是違法的,銷售雜交鱘也必須獲得經營許可。但有些飯店以雜交鱘冒充中華鱘高價出售,市民應注意鑒別,如果發現有人私售雜交鱘或中華鱘,可及時向當地警方或海洋與漁業部門舉報。市民捕獲中華鱘時,應放生或交由漁業部門妥善處理。 (記者 康曉歡) ????中華鱘:“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魚 相關鏈接 ????中華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生活于我國長江流域。中華鱘魚,屬世界27種鱘魚之冠,它個體碩大,形態威武,長可達4米多,體重有超過千斤的。中華鱘雖然個體龐大,但卻攝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為主食,偶而吞食小魚、小蝦。據統計,長江上游每年可產中華鱘2-3萬公斤。但近年來捕撈過多,加之此魚 繁殖率低、成熟期長,其種群數量已日趨減少。 ????中華鱘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少小離家老大回”這句話用在它身上特別合適。中華鱘在江河孵化后,順水漂流,來到長江口一帶的淺水灘涂,隨后入海生長。10多年后,這些中華鱘再返回出生地產卵,繁殖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