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南都訊 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昨日上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講述深圳唯冠、臺灣唯冠及蘋果公司商標權糾紛歷程,并回應公眾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唯冠科技創始人楊榮山說,深圳唯冠未給臺灣唯冠授權,臺灣唯冠此前低價出售iPad商標是因為“遭遇蘋果的精心設局”。同時,楊榮山否認要求索賠“幾百億”的傳言,正委托美國公司準備起訴蘋果公司以不正當手段獲商標權。 ????回應1:是否抬價搶注商標?iPad商標早就伴隨唯冠 ????當前,不少“果粉”質疑,唯冠為了搶奪iPad商標權提前搶注。對此,楊榮山說,早在1998年,唯冠就用CR T制作出第一代觸摸屏iPad,只是一款概念性產品,2000年正式對外發布,在世界各地行銷,在英國曾經賣斷貨,“這是唯冠‘i家庭’系列之一,研發投入超過3000萬美元”。 發布會現場提供媒體資料顯示,這款唯冠“iPad”外觀類似小電腦。楊榮山說,iPad商標早在1998年就伴隨著唯冠,2008年唯冠因經濟危機醞釀轉型,當時希望利用iPad等品牌做些小筆記本或其他電腦產品,但這些計劃隨著金融危機都停了。 據介紹,2004年,唯冠與m oto公司合作。2005年,唯冠還曾開發液晶電視,是液晶電視代工的前三名。但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唯冠受到巨大傷害,兩個巨大客戶倒閉,庫存接近4.5億美元。后來在深圳市政府召集下,對深圳唯冠進行重新整組。 回應2:與蘋果糾紛來龍去脈 臺灣唯冠售iPad商標未經授權 楊榮山表示,2003年蘋果在歐洲注冊iPod時,唯冠曾經去阻止,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主動撤訴。而在2009年8月,一家IP公司找到臺灣唯冠稱,唯冠手里iPad商標與該公司名太像,愿出2萬英鎊從臺灣唯冠手里購買iPad商標,若唯冠不賣將對其進行訴訟,持續打官司。當時,臺灣唯冠受金融危機影響正在收縮海外戰線,而且不賣iPad商標面臨官司麻煩,便決定將臺灣唯冠iPad商標出售給IP公司。 “唯冠心里是委屈的,我們就是要維護自己的權益。”楊榮山說,IP公司此前提出收購價格為2萬英鎊,最終蘋果代理公司以35000英鎊買走iPad商標,以10美元賣給蘋果。臺灣唯冠是在與蘋果簽約后才知道,IP公司背后是蘋果公司,覺得自己被騙了。 深圳唯冠委托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東曉出示一份商標授權書。在發布會現場,馬東曉說,案件焦點是“臺灣唯冠有沒有權利賣掉商標”。當年授權書上并沒有唯冠總裁楊榮山簽字,僅有唯冠電子的授權,而非楊榮山的授權。而且,商標轉讓協議簽署后,雙方并未到商標局辦理轉讓手續,“僅有一份合同不能代表商標權的轉移”。深圳唯冠iPad商標訴訟顧問、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說,當時深圳唯冠未給臺灣唯冠授權。 回應3:是否“咬”蘋果還債“ 沒有提出幾百億的數額” 楊榮山否認“唯冠獅子大開口向蘋果索賠”的說法。他說,實際上到今天,唯冠在中國所有訴訟都是針對蘋果在中國的經銷商,沒有針對美國蘋果公司,“整個法律行動中,我們沒有提出一分錢的商標侵權索賠要求,唯一的要求是蘋果停止侵權。深圳唯冠只是維護自己的債務權益,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沒有提出幾百億的數額”。 李肅說,2010年八家銀行查封深圳唯冠后,蘋果公司還派律師與銀行協調有償轉讓iPad商標。據介紹,深圳唯冠將在美國起訴蘋果公司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商標權。深圳唯冠現場發表一份聲明:蘋果公司曾就iPad中國大陸商標沒有賣給蘋果事件,與深圳唯冠進行長時期轉讓談判。但現在,蘋果公司強行使用后不承認當年談判。至于iPad商標是不是賣給蘋果以及蘋果能不能在中國大陸使用iPad商標,根本不是深圳唯冠承認不承認的問題,是中國大陸法律容不容許的問題。 律師觀點 富士康等下游企業或涉侵權 “其實不光蘋果涉嫌侵權,蘋果iPad的中下游企業,如富士康作為蘋果iPad代工廠,也涉嫌侵權。”廣東東方金源律師事務所律師金焰昨日表示,他了解過蘋果與深圳唯冠商標之爭,認為從中國大陸法律上而言,此輪官司深圳唯冠不可能輸。 金焰分析,蘋果公司錯誤在于與臺灣唯冠簽署協議時沒搞清楚唯冠有幾個商標,沒有搞清楚深圳唯冠與臺灣唯冠關系。雖然蘋果公司與唯冠簽署協議,但只是臺灣唯冠,不是深圳唯冠,蘋果公司不可能在未來法院判決中勝出。不僅是蘋果公司,所有蘋果iPad生產、銷售企業包括富士康,都存在侵權嫌疑。 對于深圳唯冠將起訴蘋果公司以不正當手段獲商標權,金焰表示這是商業談判方式,很多大公司收購商標時都會采用“殼”公司收購,談不上欺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