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日,加工點冒出滾滾濃煙。 14日,批發市場的涼拌菜裝進大面包車。 超市工作人員 “放心吃,都是我們自己拌的” 涼菜進入超市之后,是不是上了貨架銷售呢?3月20日下午,記者走進了超市里,并在熟食區找到了小涼菜的攤位。只見攤位上擺放著幾十種涼菜,除了花生米、木耳之外,還有雞肝、土豆絲、西蘭花等,涼菜都是由顧客自選,價格也都是7.8元一斤。記者注意到,這些涼菜可能因為自選再加上放置的時間比較長,很多菜品已經混雜在了一起,而且很多夾菜工具也雜亂地擺放著,與周圍的環境有些不協調。 從旁邊拿起一個購物袋,然后隨意挑選了一些涼菜,走到了一名女工作人員旁邊讓其稱重。“這些涼菜是今天做的嗎?”趁著工作人員稱重的工夫,記者詢問道。“肯定是今天的,放心吃就是了,這些菜都是我們自己拌的。”這名工作人員介紹說。 除此之外,該工作人員還透露,這些涼菜都是他們自己經過精挑細選之后拌出來的,“雞肝也是我們自己煮的,就在這邊。”她指著旁邊一個加工車間說道。采訪中這名工作人員堅稱,他們所做的菜和原料都是超市內部的,不會從外面購買涼拌菜。 此外,她還表示,超市里只有他們一家涼菜攤,生意也一直很火,每天上的涼菜基本上都會賣光,“賣不完的,我們會在晚上打折促銷,最后剩下的就直接銷毀了,基本上做好的菜當天就能賣完,第二天再做新的,絕對不會超期銷售。”工作人員表示。 “一共是5塊錢。”女工作人員把涼菜打包之后遞給了記者。而取得了證據后記者離開了超市。 “利潤確實太大了,他們從批發市場批發一斤只有兩塊多,而價格稍貴的花生也只有四塊多,進入超市后全部賣到了七塊八。雖然東西一樣,可進入超市后卻身價大漲。”采訪中,一位知情者告訴記者。 “還標榜是他們自己拌的,實際上根本就不是,普通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到大超市購物,就是覺得大超市物品質量好,信得過,但這恰恰被一些不良商販給利用了。”采訪中,有市民這樣表示。 查處加工點 無證無照加工大鍋緊挨廁所 3月20日下午,質監、工商部門以及相關街道辦分頭對涼菜加工點和這家超市進行了查處。執法人員敲開門后進入興陽路上的這處民房,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只見大門口停著兩輛摩托車,摩托車旁邊一些原材料和很多雜物隨意地堆放在一起,穿過這處相當于儲物間的房間后,執法人員進入到了院子,只見院子內擺放著很多塑料盆,塑料盆里泡著花生。除了花生之外,一些白色的塑料筐內盛放著腐竹等食物,其中一些腐竹已經拌好堆放在一起。據介紹,這個院子也就相當于加工車間,車間里物品雜亂污水橫流,很多器皿上都沾滿了厚厚的污漬,而一些盛放著腐竹的塑料筐子就浸泡在污水里面。不僅如此,一些海帶等原料就堆放在煤塊旁邊,幾把大勺子也直接堆放在地上,整個加工環境非常差。 “這是什么怪味!”執法人員在檢查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怪味,隨后,執法人員進行了查找。只見在車間西南邊的一個小房間里有一個火爐,火爐上有口大鍋,鍋里正煮著豆制品。火爐旁邊的一個房間關著門,等執法人員把門打開后,一股惡臭撲面而來,“這怎么是個廁所?”執法人員趕緊把門關上。 “加工車間怎么靠著廁所,這是決不允許的,你們這種環境絕對不能進行食品加工。”執法人員立即找來了加工點的老板。據介紹,老板姓尹,是當地人,一直從事小涼菜加工。而采訪中,老板也承認,自己所加工的涼菜主要送往批發市場,有一部分確實是被送進了位于崇陽路與黑龍江北路交會處北側的一家大超市了。 據執法人員介紹,雖然檢查中沒有發現加工點亂加違規添加劑的情況,但加工點老板無法出示生產許可手續,屬于無證無照加工,并且加工點環境臟亂差,加工車間靠著廁所,根本不符合生產加工的條件,3月20日下午,質監部門執法人員當場責令加工點停止生產。 據了解,商務部印發的《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明確要求:從業人員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必要時接受臨時檢查。新參加或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應經健康檢查和培訓,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和食品衛生培訓合格證明后方可上崗操作。而據調查,加工點工人竟然沒有健康證,“沒有健康證,萬一傳染疾病咋辦啊?”執法人員說,按照相關規定,沒有健康證不能從事食品加工,何況加工點加工的食品竟然流入了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