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跨越式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的前沿城市,用工問題一直深受關注。特別是金融危機過后,我國對外貿易訂單激增,用工數量大幅增加,一時間“用工荒”成為企業與地方政府關注的焦點。如何解決企業“用工荒”問題,成為學界討論的熱點。在調查中發現,寧波市江北區的部分村莊本地居民大多放棄進入企業勞動的機會,寧愿選擇在家游手好閑,這就成為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與之相對應的是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出現的“用工荒”問題,一方面,企業招工困難,進場應聘人員數量較少;另一方面,人員流動快,新招工人一般工作幾個月就會離開,這兩者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經濟發達地區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問題。 ????[案據] ????1、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通脹持續,物價飆升,生活成本日益高漲,而企業員工工資收入增長速度不及CPI 增速,很大程度挫傷外出務工的積極性,加之城市外來工權益保障機制還未健全完善,外來工還無法享受與本地市民一樣在子女就學、就醫、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缺少城市歸屬感,迫使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加大。相反,隨著國家西部大開放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大量的以制造業為主的企業選擇落戶在原先外來務工人員輸出地,如貴州、四川、甘肅、安徽等地,東西部工資性收入差異日漸縮小,而當地生活成本較之寧波地區的生活成本卻低了很多,這樣的事實讓很大的富余勞動力選擇當地就業,間接地造成沿海地區企業招工難。 ????2、外來工群體代際替換,新生代農民工選擇性擇業。靜觀這些年,“民工荒”多次出現,而今年企業用工缺口比之往年又更甚。背后存在著一個結構性原因:農民工群體正在實現一次大規模的代際替換,大量父輩農民工選擇返鄉就業,“80 后”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城市務工人員的主體力量,但是數量有限的新一代農民工的價值觀念相對于父兄輩,擇業意識發生巨大的變化,他們更加看重企業的職業培訓,希望通過學習培訓獲取一技之長。他們更多選擇性就業,如數控操作、機械加工、物流配送、汽車維修等行業成為主要選擇,而紡織、電子裝配、建筑、餐飲服務等行業淡出了視線。因此大量勞動力密集型、技術含量低的生產加工企業用工更是青黃不接。 ????3、近幾年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速,征地拆遷、撤村建居,造成大量的農民“赤腳上樓”,農民失去土地生產資料,“有人沒事干”的問題很突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本地農民的擇業要求較高,不愿進體力勞動型企業,另一方面拆遷區域的農民獲得高額的經濟補償或房屋補助之后,經濟能力大幅提高,“小富即安”的觀念致使一批農民“自愿失業”。另外,隨著城鎮公共設施不斷優化,房價上漲的同時,房租也不斷上漲,部分農民通過房屋出租來獲取固定的收入,間接地弱化了農民進企業就業的興趣。同時,農民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特別是“40”、“50”農民又缺少職業技能。而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企業用工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大量的本地農民因不符合企業的用人標準,造成待業。 ????4、談到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招工難和用工難問題,一些企業家認為,諸多問題造成用工難題將會一年比一年嚴重。其一,從宏觀的視角來講,六七十年代多生育的年代已經過去,目前的社會勞動力多為80后、90后獨生子女,家庭子女就業壓力相對減小,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和企業數量規模的增加,用工量增多,新生代社會勞動力相對不足。其二,隨著東部產業向內地轉移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環境拉動,就業崗位劇增,形成勞動力緊張,如:去年入駐河南的鄭州富士康公司現在還在招工,為了招滿員工和保證一線員工的數量,近期該公司的網上招聘不僅在招工廣告中打出了月平均工資2200-3400元,提供員工住宿用品,員工宿舍配備空調、風扇、洗澡間、自動飲水機、電視房等設備供員工使用外,招工年齡還放寬至40周歲,文化程度放寬至小學。其三,社會就業觀念引導滯后。80后新生代務工人員多為獨生子女,生活壓力遠遠優于六七十年代生人,80后新生代社會就業觀念淡化,少干多拿意識嚴重,吃苦耐勞精神不足,尤其是城市獨生子女,宅男、宅女和“啃老族”人數增多,造成一大批潛在的勞動力不能轉化為有效的社會勞動力。 ????[方案] ????1、轉變觀念,提高參與培訓的意識。意識指導行動,就當前的農民教育來看,必須首先改變其觀念,引導農民認識繼續教育與學習的重要性,才能落實教育培訓的舉措。農民是培訓的主體和直接受益者,任何培訓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主體的參與,農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行為直接關系到開展培訓的效果。所以,提高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是農民培訓工作中一個關鍵環節。對于目前在農村缺乏農民教育培訓氛圍的情形下,加大宣傳力度,鼓勵與支持農民積極參與到教育培訓中,除豐富其業余生活以外,也可使農民具備一技之長。另外,掌握專業技術之后,填補企業“用工荒”的缺口,這樣可以取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制定激勵措施。農民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長期忽視的一塊重要內容,終身教育的理念已經提出了很多年,而真正實施這一理念的實際行動還遠遠不夠,對于占到人口多數的農民而言,解決農民的繼續教育問題,是踐行全民終身教育的重要途徑。要達到良好的推廣效果,政府部門提供財經支持必不可少。 ????政府應安排農民教育培訓專項經費,要設立農民教育培訓專項基金。主要是通過設立基金,面向全社會募集培訓經費,重點支持示范點建設,組織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補貼專業農戶進修深造,表彰和獎勵農民教育培訓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等。其次,政府要加大對現有農民培訓項目的扶持力度。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之自覺地參加各類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3、政府、企業與社區實現“三位一體”。農民教育的開展,政府部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離不開用工企業和社區的支持。“政府扶持,企業投入,社區服務”這樣三方互動,相互支持,相互補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企業,面對農民工日益成為主力軍的特點,應當發揮應有的作用。青島港堅持對農民工一視同仁,培養、信任、重用農民工,把農民工培養、造就成為產業工人的一支生力軍,使農民工實現了“四個根本性轉變”(由技能匱乏向又紅又專轉變、由掙錢吃飯向實現價值轉變、由短期務工向當家作主轉變、由打工者向新時期產業工人轉變)。對農民工干好了同樣提拔、重用,讓農民工有尊嚴、有地位。我們重用農民工,讓大家有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臺,從單一的裝卸工種發展到調度員、理貨員、機械司機、修理工、船舶水手等工種,從普通工人崗位發展到車長、班組長、隊長、公司副經理、公司黨委書記等重要管理崗位。農民工與正式職工同工同酬,一個單子發錢,一個食堂吃飯,一個教室接受培訓,廣大農民工名利雙收,素質大大提升。(魏炳鋒) |
上一篇:常德傳:“建議”真正來自基層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