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信提到市南區青醫附院附近道路交通,特別是江蘇路的通行狀況,不少市民都會皺起眉頭。“那個區域,一到上午8點以后,就會堵成一個疙瘩。”“有一次,俺開車送病人,從江蘇路北頭到青醫附院門診大樓,短短七八百米路程竟然走了近半個小時!”針對市民的反映,昨日上午,民建青島市委組織會內的部分市政協委員到青醫附院江蘇路院區就醫患停車難的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委員們提出解決青醫附院停車難問題的提案,建議將位于市南區龍山路的龍山人防工程部分空間改為臨時停車場。 ■調研 為不添堵委員騎自行車到場 昨日上午10時,在其他市政協委員達到青醫附院門口不久,省政協委員楊乃瑞騎著一輛自行車趕了過來。“騎著自行車調研路堵和停車難,也算身體力行為破解擁堵做貢獻吧。”楊乃瑞委員告訴記者,他家住燕兒島路,工作地點在朝城路,每年春秋兩季大約有六七個月時間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如果大家都能少開私家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估計青醫附院周邊不會像現在這樣擁堵了。當然這有個前提,那就是政府建設能完全滿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委員們現場調研了解到,青醫附院日門診量達6000人次,據不完全統計,每天進出醫院本部的各類車輛達10000-12000車次,而醫院現有停車位僅450個。因住院患者多來自周邊區市,部分陪床家屬將車輛長期停放在院內,導致院內車位周轉緩慢,眾多就診患者車輛無法及時進入院內,進而導致醫院周邊道路不堪重負,院內外交通在高峰時段幾乎陷入癱瘓狀態。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院區內外交通不暢,導致許多急危重癥患者無法及時入院接受急救。 青醫附院本部周邊道路狹窄,交通繁忙,沒有設立大型停車場的空間。醫院與交警部門多方協調在周邊道路設立交通崗、安裝隔離帶、劃單行線及臨時泊車位;增設智能停車系統,配備現代化的車位顯示屏,并安排人員在院內疏導交通,但車位緊張的矛盾仍無法緩解。 在附近路段指揮交通的交警姜海龍告訴記者,周一、周二、周三的上午8點到11點,江蘇路、平原路肯定堵住,早晨7點半,醫院的車位瞬間就被填滿了。 龍山人防工程能提供數百停車位 ????疏解江蘇路附近區域的道路擁堵和停車難問題,政協委員們提出一個將龍山人防工程開辟臨時停車位的建議,這一建議有沒有可行性?“有可行性。”市人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用來開辟臨時地下停車場,目前可利用的空間能提供數百個停車位,但限制這一建議變成現實的難題是改造人防工程所需的資金投入。近年來,人防辦也有改造地下停車場的意向,在沒有財政投入的情況,希望能引入社會資金,完成項目改造。 ????■建議 ????充分利用資源擴大停車空間 ????針對調研了解到的情況,政協委員們共同提出了建議。為有效解決青醫附院患者停車難問題,建議在醫院繼續大力爭取交警部門的支持,做好院區內外的道路交通規劃管理及督導工作外,政府有關部門能充分利用醫院周邊現有資源擴大停車空間。 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將位于市南區龍山路的龍山人防工程部分空間改為臨時停車場。同時原觀象一路供熱站即將改為換熱站,建議將其騰出的地下煤庫和鍋爐房改為停車場(該煤庫與青醫附院第二住院部相通)。另外,在醫院周邊交通較為疏緩的道路,如觀海一路、觀海二路等處劃定臨時泊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