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一份青島工業發展的最新 “路線圖”近日正式發布。這份名為《青島市工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的工業藍圖,再次“升華”了青島工業的發展追求。市經濟信息化委黨委書記、主任項陽青對此表示,這份藍圖,既是青島工業總產值實現翻番的保證,也是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由路徑,青島工業有信心完成這一目標。 “7+6”成絕對主角 方案繼續將 “國際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強市”作為總體目標,并用“7+6”(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機車、船舶海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鋼鐵等七大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六個新興產業)的產業布局,描繪了這一目標,而且要求這些產業的總產值到2015年占到全市工業的90%左右。 其中,到2015年,傳統產業力爭培育形成2個千億級、20個百億級、150個十億級的大企業梯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500家;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實現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25%,并爭取突破30%,形成一批新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創新能力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重點骨干企業達到3%以上,攻克和掌握一批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產業核心技術;品牌經濟占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50%;產業集聚發展,老城區企業搬遷改造任務基本完成,爭取五市工業園區規模擴大到 300平方公里,打造35個青島市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20個過百億級工業產業園區,集聚區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5%以上。 構建新興產業體系 根據該方案,我市將圍繞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機車、船舶海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鋼鐵等七大產業領域,把握優化升級方向,培育重點項目和企業,構建先進制造業體系。到2015年,七大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800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 到2015年,家電電子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22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石化化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3500億元,年均增長18%;汽車機車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2300億元,年均增長20%;船舶和海洋工程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800億元,年均增長20%;紡織服裝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14%,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量比重提高到25%;食品飲料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2400億元,年均增長15%;機械鋼鐵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4800億元,年均增長15%。 在新興產業領域,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六個重點產業,培育龍頭產品和企業,構建新興產業體系。到2015年,新興產業成為我市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6000億元,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200億元。 “十大行動”促轉型 項陽青表示,為使工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順利推進,我市將實施十大行動。 項目建設和定向招商行動。實施工業轉型升級專項,每年滾動推進300個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建設,策劃推進投資10億元以上大項目不少于100個,滾動推進200個以上單項投資過千萬元的技術改造項目,重點扶持10個左右技術先進、投資規模大的新興產業化項目,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延伸、新興產業向主導成長、藍色產業向特色發展。 工業產業集聚區建設行動。到2015年,國家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力爭達到19個,打造1-2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基地和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 同時,我市還將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行動、行業領軍企業和中小企業培育行動、企業品牌核心價值提升行動、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推進行動、國際國內市場開拓行動、金融支持和服務型制造推進行動、健全推進機制和政策保障行動。(記者 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