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之前喝的這酸牛奶凈含量是180克左右,現在怎么變成150克了?”昨日,在濟南工業南路附近某超市市民劉小姐告訴記者,雖然重量縮水但價格并未下調。隨后記者走訪省城市場發現,如今200克或180克的袋裝酸牛奶已不多見,部分品牌酸牛奶的凈含量最低已經降至150克,縮水近兩成。 ????昨日,記者走訪多家大中型超市的低溫奶專柜注意到,正如劉小姐所說,目前180克重的袋裝酸牛奶已經很少見到,多數品牌的袋裝酸牛奶凈含量大都在160克左右,售價多為2元左右。“以前袋裝酸奶跟鮮牛奶一樣,凈含量大都在220克左右。”采訪中,泉城廣場附近某超市一位張姓工作人員表示,最近兩年袋裝奶的克重一直在縮水,尤其是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的酸牛奶,目前各大品牌的酸牛奶克重多已降至160克。 ????隨后記者注意到,該超市低溫奶專柜里共有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在內的多個品牌酸奶,僅袋裝酸牛奶就有二三十款,其中,只有三款酸牛奶的凈含量為200克,其余酸牛奶凈含量大都在180克以下。而在文化西路附近某超市,記者也看到類似情形。“不光我們品牌,現在多數品牌酸牛奶克重都降到160克左右。”某品牌酸牛奶一位李姓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物價一直在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盡管酸牛奶的重量一直呈下降趨勢,但零售價并未隨之下降。“乳品行業競爭一直很激烈,根據以往經驗直接提價會影響產品銷量,因此哪個品牌都不敢輕言提價,但迫于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等壓力,減少產品容量成為多數企業采取的方式。”采訪中,泉城路附近某超市一位曹姓工作人員表示,減輕克重已成包括乳制品、飲料等很多行業降低生產成本,達到變相漲價的一種方式。 ????與此同時,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多數市民在購買酸奶時,較為關注的是品牌和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對于凈含量方面關注相對較少。“沒記得之前是多少克,包裝袋跟以前一樣大。”采訪中,有市民表示,但現在明顯感覺掂量著比以前輕很多。而對于廠家為了減少成本而縮減包裝容量一事,多數市民表現出反感。“要漲就直接漲,沒必要通過這種背地偷偷漲價方式來實現,很有欺騙性。”(記者 唐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