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2010年12月10日,綿陽市國土局網站發布了上述地塊的掛牌出讓公告,而2011年11月底,綿陽市政府才與紫荊中學捐建方香港教聯會簽署了異地重建紫荊中學的備忘錄,而香港特區政府至今還未同意搬遷計劃
????萬達60億元的投資,曾讓綿陽方面絞盡腦汁,想留住“財神爺”。
????香港援建綿陽紫荊民族中學(下稱“紫荊中學”)被拆一事再牽出謎團。記者昨日查閱相關資料顯示,綿陽市地方政府不
????綿陽市國土局網站公布的已成交信息顯示,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公司于2011年1月12日以3.9億元受讓涪城區金菊街A、B兩個地塊75020.63平方米(合112.53畝)土地。根據規劃圖,綿陽師范學院和紫荊中學就處于金菊街A地塊。
????此前的2010年12月10日,綿陽市國土局網站發布了上述地塊的掛牌出讓公告,而2011年11月底,綿陽市政府才與紫荊中學捐建方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下稱“香港教聯會”)簽署了異地重建紫荊中學的備忘錄,而香港特區政府至今還未同意搬遷計劃。根據2009年5月香港教聯會與四川省教育廳和綿陽市政府三方簽訂的協議,項目改變需要提前征得三方的同意。
????香港教聯會主席黃均瑜日前接受本報駐香港記者采訪時稱,是在2011年八九月才獲悉該校地塊改變用途,已有發展商介入,但事前校方和綿陽市政府并未征詢香港教聯會和特區政府意見。“(綿陽市政府)還沒征得同意就改變了用途,改變用途后才講價。”
????然而,事情遠不止于此。本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當地政府還對這一地塊變更了土地出讓進程和主要規劃指標。
????資料顯示,綿陽市國土局于2010年2月10日曾發布拍賣出讓土地信息的預公告(綿國土資公告[2010]17號)。該公告擬出讓5宗地,其中第一塊就是涪城區金菊街地塊,總面積75.270畝。該地塊用途為“居住(兼容商業)”,主要規劃指標為:建筑高度≤80米,建筑密度≤20%,容積率≤4.5,綠地率≥30%。
????十個月后,2010年12月10日,綿陽市國土局又以掛牌出讓的方式出讓涪城區金菊街A、B兩個地塊。最終萬達以3.9億元的起始價競得。而規劃指標也進行了更改,土地用途變更為“商業(兼容居住)”,主要規劃指標為:建筑高度≤100米,建筑密度商業≤60%、住宅≤18%,容積率≤5.0,綠地率≥10%。
????“拍賣出讓”改成“掛牌出讓”,土地用途和規劃指標又進行了變更,對于這一系列的變故,有網友在網上發帖稱了解其中的過程,從其敘述看,此番種種變故皆因當地政府部門為了留住萬達才做出上述更改。昨日本報A5版也曾刊發報道稱,萬達方面因綿陽涪城區南河片區拆遷成本太高,多次要求改變地塊。
????上述帖子的說法沒有得到綿陽市政府相關部門的確認,本報記者也聯系了綿陽市國土局,并求證于綿陽市規劃局總規劃師何林泰,這些部門和人士都沒有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相關說法不能得到確認,謎團待解。
????另據中國民航局網站4月28日發布的消息,中國民航局四川監管局收到綿陽機場的報告,綿陽機場存在疑似超高建筑。根據綿陽機場當局提供的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測量報告,四川監管局進行了復核,超高建筑物為在建綿陽涪城萬達廣場,位于現有機場跑道北端2400米處,其建筑物頂端和施工塔吊最高點超出機場凈空限制面、控制面,已經嚴重威脅飛行運行安全。
????綿陽市投資促進局投資四科科長李澤前天曾向本報記者表示,原計劃香港發展局人士24日會到綿陽協商紫荊中學遷建一事。不過,由于民族中學教學樓現在已經被拆除,這一計劃是否有變,或者香港方面是否會就此索要捐款尚不得而知,此事如何解決善后仍需等待。
????另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將于今日至26日訪問四川,其間將在香港特區支持四川地震災后重建集體項目竣工典禮暨川港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主禮,主持與四川省政府官員舉行的高層會議,并視察援建項目。
????相關評論:綿陽政府應償還香港400萬援建款
????據《人民日報》報道,近日,一則內容為“香港政府撥款和教育界募捐所得重建的綿陽一所中學,遭到地方當局拆毀”的網帖引發了廣泛關注。記者日前從綿陽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援建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已經于2011年搬離,新校區已于2012年2月底正式動工修建。目前,香港政府正考慮向四川當地追索有關撥款。
????面對社會各界包括輿論以及網友對香港政府“追捐風波”的持續關注,綿陽市政府迅速做出回應,稱紫荊民族中學拆遷的原因是校舍狹小,公共設施缺乏,而且并不是一拆了之,今后將投資7000萬元,將其遷建為占地更廣、設施更齊全的新校園。但公眾對此回應似乎不太“感冒”,質疑聲音依然此起彼落。
????綜觀媒體對香港“追捐風波”的報道,從一些新聞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細節問題值得人們去探究,去追問。首先,綿陽作為汶川地震的重災區,災后重建規劃最起碼要符合前瞻性要求。而不能將一個剛剛使用兩年并且飽含香港政府和教育界愛心的學校輕易間化為平地。不解的是,在官方的通稿里稱這所學校一無是處:“設施不足,校園狹小,教育教學無法開展”,這些情況,難道綿陽市政府在籌建學校之初,就一無所知嗎?對這種建了就拆的行為,難道不應當追問嗎?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綿陽市政府認為“相鄰綿陽師范學院西校區搬遷,捐贈中學因綿陽師范學院搬遷而無法再借用操場浴室等教學和生活設施。”恰是這個原因成為了援建學校不得不拆掉的最主要理由,而援建學校與商業地產項目之間到底有什么瓜葛,綿陽市政府在回應中卻只字未提。
????稍加檢索不難發現,早在2009年10月16日,綿陽市政府就與大連萬達集團,在成都舉行了綿陽萬達廣場項目簽約儀式。2011年4月,“涪城萬達廣場”商業住宅項目奠基,2011年元月份,綿陽師范學院西校區搬遷,而緊接著香港援建的中學也隨之轟然倒下。顯然,在援建學校、大學校區與地產項目三者之間,當地政府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后者,因為,60億元的地產項目,既能帶來巨大的投資拉動效應,增加大量的就業崗位,也會增加國庫收入。也許更為重要的是,也能給當地主要官員帶來“價值連城”的政績。
????最后不得不提及,綿陽援建項目善款是否會被受贈方順利追回,讓這場“追捐風波”早日消停下來。綿陽市政府表態中并沒有作出正面回應。只是說港方援建400萬港幣,被放在學校“土地及土地構筑物資產處置”部分,列入新學校投資,但香港對此回應并不認同。基于這種態勢和局面,特別期望香港政府能夠較真,啟動相關程序,向綿陽追回善款,通過追索捐贈款項,讓“地產至上、拆房成癮”的地方政府明白,捐贈不是白拿的,用捐款修建的校舍更不能說拆就拆。
????此外,鑒于目前對追索捐贈行為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與罰則,所以,希望國家層面盡快立法,明確捐資建校的拆除必須征得受捐人的同意,否則,不僅要追究相關人的責任,還要無償償還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