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09”船作為我國載人潛水器的試驗母船,繼圓滿完成了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三大級別海試的保障任務后,昨日上午,從青島母港——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團島碼頭起航至江陰,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和來自全國數十家科研單位的數十名科研人員于6月3日起航赴太平洋國際海域開展7000米級海試任務。任務完成后,“蛟龍號”將成為世界下潛深度最深的載人潛水器,標志著我
????據了解,7000米級海試整個航次計劃50天,預計于7月中旬返航。屆時,“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首次搭乘母船來青,市民將可一飽眼福。
????裝備升級挑戰極限
????昨天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北海分局團島碼頭看到,工作人員正在船上沖洗前后甲板,嶄新涂裝的“向陽紅09”船纖塵不染。10時,“向陽紅09”收起舷梯,解開纜繩,在岸上人員揮手相送中緩緩離開碼頭。它將赴江陰搭載上“蛟龍號”潛水器,隨后前往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挑戰新的下潛深度紀錄:7000米!
????“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萬多米,我們這次的作業區選在海溝邊緣區域,根據前期考察,那里的海底還是比較平坦的。”潛航員唐嘉陵告訴記者,在最近一年的準備時間里,“蛟龍號”每一個單體設備都進行了7000米至7800米的液壓試驗,安全性能有保障;作為潛器動力之源的液壓系統也進行了改造,使得抓取海底樣品的機械手反應更快了;另外,海底生物取樣籃、微生物取樣籃、沉積物取樣籃也根據在以往海試中發現的問題做了升級改進,以防再次發生已獲取了的生物樣品又悄悄溜走的情況。“潛器的燈光這次也做了調整,過去的海試中我們發現潛器燈光過于集中,但太亮了在海底環境中容易反光,反而看不清楚,這次將前后左右17個燈的角度做了調整,以便能更好地看清海底環境。”潛航員付文濤介紹說,目前“蛟龍號”在海底能“看”到大約15米左右。
????潛航員狀態最關鍵
????7000米級海試對潛航員的體能、知識儲備以及心理素質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兩名潛航員告訴記者,在之前兩三個月的封閉訓練里,他們每天跑步7000米訓練體能;在水池試驗中,除了下潛深度之外,可以模擬水下所有動作,他們曾先后下潛26次,測試潛器綜合性能及自身與設備的磨合;另外,海洋知識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積累。
????據了解,7000米級海試預計持續22天,“蛟龍號”計劃下潛6次,每次下潛都會下去3名人員,包括1-2名潛航員和1-2名科研人員,將根據作業實際需要和人員特長以及狀態等決定最終人選。
????“對這次海試,我們蓄勢待發,充滿信心,非常期待。”兩名潛航員告訴記者,起航后,他們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狀態,適應船上的工作和生活節奏,由于還承擔著部分潛器水文調查任務,航行中,他們也會參與一些設備調試工作。
????將在深海建“空間站”
????海底7000米,這不僅是國內惟一、不可復制的深度,在國際上也將代表最高技術水平和最大下潛深度。7000米級海試成功,“蛟龍號”的使命是不是也就完成了?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7000米級海試成功,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本身來說可以說是完成使命了,但對于我國的深海調查來說,這只是個開始。據透露,一系列關于我國深海探測的未來10年乃至20年的遠期規劃正在論證中,未來我國可能在深海放置一些無人潛器,這就好比太空中的人造衛星;還可能建設深海的“空間站”,或者在深海建造大型傳感觀察網絡等。(記者 于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