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洋奶粉那點事兒
????新一輪漲價之后,目前國內市場不少洋奶粉的售價已經逼近300元大關。而個別品牌,如僅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銷售的惠氏啟賦,售價已突破400元。貴則貴矣,這可以忍,誰讓人家是洋字號呢!問題是,在這兒貴,在別處也貴才對,可洋奶粉們大都玩著同貨不同價、看地定價的把戲。比如德國喜寶在德國本土的官網標價為7.99歐元(折合人民幣不到80元),而在中國內地淘寶網的定價則為32
8元,兩地價差高達4倍多,而且前者為有機產品后者為非有機產品,這就難免讓人生些孰不可忍之忿了。
????對于高價,洋奶粉倒是各有各的說辭,歸納起來,無非有這么幾個理由:進口關稅、物流費用、宣傳費用、終端門店費用、經銷商費用、自身擁有技術優勢、品牌溢價等。這些理由表面看來很充分,也符合價格規律,用來解釋其產品之貴顯得合情合理。不過,我們的問題核心不是為什么貴,而是為什么在中國市場要比其他市場貴。對于這樣的質問,目前還沒有哪家洋品牌給出過令人信服的答案。
????不可否認,正如有論者指出,洋奶粉變成中國市場可怕的東方不敗,也與本土乳品自身危機持續發酵有關,再加上消費者普遍懷有“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排拒心理,便紛紛把目光投向洋奶粉,讓洋品牌獲得了侵占國內市場的機會。然而,這決不意味著洋奶粉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盤剝中國消費者,更不能以此作為價格歧視的借口。
????說到價格歧視,這才接近問題的本質。洋奶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種種表現,為價格歧視這一經濟學術語提供了很好的注腳。價格歧視,也稱為歧視性定價,是指企業在提供產品或服務時,對不同的客戶實行與成本無關的價格上的差別待遇。這種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而且也侵占了消費者的利益,最終還會損害東道國企業及國家整體利益。
????洋奶粉在中國市場之所以能夠實施價格歧視,根源在于他們擁有一定的壟斷地位。中投顧問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奶粉市場,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等洋品牌的占比分別為16.76%、12.06%、10.58%、7.29%和4.72%,其綜合市場份額已達51.41%,可謂半壁江山在握。這種壟斷局面的形成,既與我國行業市場不夠成熟、國內企業尚未對跨國企業形成競爭力有關,也與我國長期以來并不完善的市場運行機制和消費者長期形成的崇洋心理有關。
????然而擁有市場優勢的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后,不是用它們先進的“國際慣例”影響和改變中國企業的行為向良性轉變,而是迅速讓自身異化;不是靠公平競爭獲取市場,而是靠一些潛規則控制市場,制定高價壟斷銷售。而且,其高品質的形象也在一天天打著折扣,各種質量安全事件不斷。以惠氏為例,從2002年3月北京檢驗檢疫局發現其學兒樂奶粉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到今年1月市民發現它一款幼兒奶粉中有蠕蟲遭投訴,這10年間惠氏被曝質量安全問題已超過10起。因此,如何規范洋奶粉生產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對其利用優勢地位限制競爭、攫取暴利的不良行為進行制約,已成為我國政府眼下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外,社會監督也要發揮重要的作用。對此,有評議者說,輿論和民眾不光要鞭笞丑惡,曝光不良商家,更應加大對優秀國產奶粉的推廣。畢竟,失去國產品牌的有效市場制衡,洋奶粉的價格瘋漲只會加劇,且消費者別無選擇。
網友維權熱線:0532-68873738或維權QQ:1400-845-847
上一篇:黑心“京北”健康人診出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