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匯產品受到了蛆蟲“部隊”的全面“襲擊”,這種四處失火的窘境,恐怕不是“躺著中槍”的不幸,而是自身問題的不斷暴露。 ????“把錢花在食品安全控制上,不愿意陷入公關怪圈的無底洞。”這是面對北京市民張先生曝出的火腿腸蛆蟲事件,雙匯集團方面作出的回應。 ????不管是感謝媒體監督,還是謝絕公關幫助,或是邀請有關人士參觀生產線,雖然需要“以觀后效”,但這種正視問題、回應關切的態度還是及格的。相較于問題面前推三阻四、暗中公關滅火、事后進行“反擊”之類的危機應對行為,這種誠懇負責的姿態就更顯不同了。 ????但是,再好的表態也只是表態,盡管可以暫時舒緩消費者情緒,卻不是根治問題的良方。回顧相關報道不難發現,近年來,雙匯產品與蛆蟲遭遇,已很難說是“小概率事件”。從福州市民發現雙匯“泡面拍檔”上爬滿蛆蟲,到江西市民發現“雙匯王中王”幾乎根根有蛆,再到不久前鄭州發生的“雙匯肋排現蛆蟲”事件,蛆蟲似乎已成為雙匯難以擺脫的陰影。 ????有句話說,一條魚病了,是魚的問題;一條河的魚病了,那恐怕就是水的問題了。地域從北到南,產品從火腿腸到排骨,雙匯產品受到了蛆蟲“部隊”的全面“襲擊”,如果再加上雙匯瘦肉精事件,這種四處失火的窘境,恐怕不是“躺著中槍”的不幸,而是自身問題的不斷暴露。 ????小小的蛆蟲,為何會出現在火腿腸里?記得雙匯曾有一句廣告語:十八道檢驗,十八道安全,這話從正面解,程序細化且嚴格,產品質量有保障,善莫大焉。如果從反面解,那就讓人鬧心了。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有人驚呼:十八道檢驗為何管不了一頭豬?火腿上的蛆蟲也是如此,原料選擇、生產流程、制作工藝、管理體系、物流運輸等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只要有一個地方失守,就可能給蛆蟲提供滋生的環境。 ????不看廣告看療效,不看表態看行動,老百姓總是最實際的。雙匯方面對蛆蟲事件的積極回應,與此前乳協負責人用“我孫子也喝國產奶”證明“史上最好”一樣,都不可能消除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疑慮和擔憂。治本的辦法,還在于走質量興企、品質立業之路,真正把“產品質量無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從口號變成行動,反思企業生產和行業發展的問題與不足,從系統到細節,全面排除食品安全隱患,提升每一根火腿腸、每一袋牛奶的品質,把生蟲肉、問題奶徹底趕出市場,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同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