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個轉型的時代。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世界矚目。在此背景下,東部沿海地區以其區位優勢和改革開放政策優勢,率先發展起來,并誕生了上海、深圳、青島等一批重要中心城市。過去三十多年,這些地區,這些城市的發展多以高增長投資、低成本勞動力帶來的產品競爭力優勢拉動經濟的高速增長。
但今天,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帶來的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等環境變化,讓支撐原來高速增長模式的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
“如今,每個城市發展的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區域發展格局正在重塑,而傳統優勢城市如何在新的環境中保持優勢、提升地位是每個城市面臨的挑戰。
渴求地位提升,打造國際城市的青島正在面臨這樣的挑戰。
如何應對,惟有轉型,關鍵是怎么轉,如何轉。
其實,青島也已走在轉型的路上,目前青島提出了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加快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戰略發展目標。確立了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結合、組團發展的新青島城市發展格局。力爭盡快在國家藍色經濟發展戰略下尋求城市的突破。
6月16日,有中國高層經濟決策智庫”之稱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青島)研討會在青島舉行,這次研討會以海洋經濟發展與沿海城市轉型”為主題,探討新形勢下城市發展的路徑。而參會的經濟學家把更多的建議提給了主辦城市青島,讓這次研討會更像是一次青島城市發展戰略的研討,一場青島城市發展路徑的建議會。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就提出要提升青島的戰略定位,就要有新的戰略性的系統性設計。青島是否可以考慮在長三角與京津冀之間構成一個樞紐城市。而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經濟50人論壇特邀專家韓文秀則結合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理論建議青島產業轉型升級要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輕型化、國際化等方向發展,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則與韓文秀共同提出,青島可以學習德國模式,轉型升級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不留后路、不抱幻想。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更提出發展海洋經濟面臨著重大機遇。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特別是新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對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吳曉靈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等職,她對中國金融的發展有著深刻的體會與經驗。她認為金融要服務于實體經濟,應該放松管制,給企業更多的融資自主權,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給企業管理風險的工具,為民間融資創造有利條件。她建議青島等地方的一些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應該沉下心來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當好社區金融機構。
這些建議既有微觀的金融服務,又有宏觀的城市戰略,既有產業布局,也有發展模式,為青島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借鑒,也為青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智庫”。(記者 黃偉)
上一篇:神九與天宮自動交會對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