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4萬外來務工子女涌入青島上學 城里父母擔心孩子學會壞習慣
外來務工父母擔心孩子難適應 在老師眼里這些顧慮沒必要
前天,市內四區中小學集中接受外來務工子女報名,逐年增多的外來娃讓不少學校校園里充斥著天南地北的方言,數量最多的學校外來務工子女人數接近9成。外來娃的到來給老師教學帶來了新課題,也帶來了城鄉家長間的矛盾沖突,市區家長甚至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外來娃多的學校
不少學校9成是外來娃
無棣四路小學位于市北區的老城區,片區內適齡入學兒童數量不多,教室里坐滿了隨父母進城務工的外來娃。校長馬燕告訴記者,在6年級學生畢業前,學校共有387名學生,其中外來務工子女有335人,占到了學生總人數的87%?!拔覀儗W校的外來務工子女人數幾乎是市北區所有中小學里人數最多的,比例也是最大的?!睙o棣四路小學緊靠著大連路農貿市場,市場方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也給學校帶來了大量的外來娃,“我們的學生家長大部分都是在大連路市場賣菜的?!?/p>
要說外來務工子女在校園里占的比例,無棣四路小學并不是最多的,在四方區和李滄區有多所學校外來務工子女比例超過它,李滄區湘潭路小學就是其中之一,學校里外來務工子女比例超過了90%。不僅是四方區、李滄區,市南區的校園里外來娃也不少,位于市南區西部的莘縣路小學,由于原校址拆遷已經有4年不再招收新生了,在僅剩下的5年級和6年級兩個級部的118名學生中,超過65%的學生為外來務工子女,校長曹磊說,學生來自天南海北,最遠的來自內蒙古、新疆、蘭州。
全市小學初中有12.3萬名外來娃
今年的外來務工子女入學報名工作剛剛結束,具體的報名人數還沒有統計出來,但記者從市內四區教體局了解到,今年的報名人數肯定要超過去年?!邦A計到市南區報名的外來務工子女要達到1200人?!笔心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據市北區教體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區接到的外來務工子女報名人數接近1500人,創下歷年新高。而李滄區今年設置了16個報名點,僅書院路小學一個報名點一上午的報名人數就超過了300人。
據介紹,從2004年開始,我市取消外來務工子女入學的借讀費,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子女可免費入學,這一優惠政策導致了每年入學的外來務工子女人數逐年遞增。根據市教育局的統計,截至2011年,青島的小學和初中,共有12.3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9年平均下來每年有1.4萬名外來務工子女涌進島城,2010年的統計數字顯示,當年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中外來務工子女占到了30%的比例。
“在市北區要找一所完全沒有外來務工子女的學校,已經找不出來了?!笔斜眳^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外來務工子女的入學安排是根據學校學位空額分配的,并不專門指定某一所學校接受外來務工子女,因此外來務工子女在市北區的中小學“遍地開花”。
城里家長:擔心孩子學到壞習慣
市民孫女士家住無棣一路,她的孩子今年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她家距離無棣四路小學只有幾分鐘的距離,但是她卻不想讓孩子上這所小學。“我不是歧視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為青島付出了很多,但他們的一些生活習慣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睂O女士表示,外來務工子女說的都是各地的方言,到了學校里很難改過來,同時他們的一些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也不是很好?!拔彝碌暮⒆右苍谝凰鈦韯展ぷ优容^多的學校,小男孩的同桌就是一名外來娃,上學沒幾天就跟同桌學會操著山西腔說粗話?!睂O女士說??紤]再三,孫女士還是把孩子送到一所離家較遠的民辦學校,為此她付出的代價是每年近1.5萬元的學費。
家住人民路附近的陳女士同樣遇到了這樣的煩惱,人民路第三小學就在她家樓下,考慮到孩子上學方便,起初她也打算讓孩子就讀這所小學,但她母親死活不同意。“我媽去學校打聽過了,學校里外來務工子女超過一半?!标惻空f,家長們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安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外來務工子女就不一樣了,他們放學后不用上興趣班,父母也不會看著寫作業,這樣學校的平均成績肯定上不去,“時間長了,我們的孩子學習動力也不會強,成績也會落入平庸?!蓖瑯邮墙涍^再三考慮和多次家庭會議,陳女士最終給孩子選擇了另一所學校。
記者從多所外來務工子女較多的學校了解到,每年新生報名入學的時候,部分城里的家長都會對學校外來娃多頗有微詞。
外來娃家長:擔心孩子會自卑
不僅城里孩子的家長有顧慮,從高密來青島打工的謝蘭花也有顧慮,她和丈夫在大連路農貿市場賣菜,去年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夫妻兩人把一直在家里由老人照顧的兒子帶到了青島?!爱敵跎塘恳灰押⒆訋砬鄭u的時候,我們也拿不準主意?!敝x蘭花說,青島的學校比老家的村辦小學好,“但我們也擔心,與城里孩子一起上學,我們的孩子會自卑?!敝x蘭花說,城里的小孩又會彈琴、又會表演?!拔业暮⒆由抖疾粫诩依锢先苏疹欀緵]條件培養孩子的特長。”
對于謝蘭花的擔心,記者有著較大的感觸。到城里孩子多的學校里采訪,面對記者的鏡頭,孩子們會搶著上,希望自己的笑容被鏡頭捕捉到。而到外來務工子女較多的學校采訪,看到記者拿起相機,孩子們的第一反應是往后退,即使被老師拉到鏡頭前,神情也是極不自然。
記者了解到,心理上的自卑是很多外來務工子女入學后面臨的第一道坎,由于家庭經濟及身份等原因,新市民子女對于青島普遍缺乏心理上的認同和親近感。他們和“城里的孩子”有一定的距離,很少去同學家里玩,在學校里所交的朋友也大多是自己的老鄉或者情況類似的小朋友。
開展外來務工人員普法 四方流動人口法制教育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