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節氣中的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近日島城持續高溫高濕,市民呆在陰涼下都覺得悶熱不舒服,更不用說揮汗如雨的勞動者了。按照山東省下發的《關于調整企業職工夏季防暑降溫費標準的通知》,高溫下勞作人員從6月開始可以領取4個月高溫補貼。如今7月已過去一大半了,到底有多少人拿到了高溫津貼?記者近日探訪發現,青島很多戶外工作場所高溫補貼沒有發放,或者改發礦泉水、花露水等替代,而工人也怕“穿小鞋”不敢爭取。
建筑工人
不知高溫補貼為何物
7月20日中午12時許,記者來到湖南路的一處建筑工地,幾名建筑工人仍在忙碌著,他們有的推著小車清理著路面上的建筑垃圾,還有幾個拿著鐵锨用力地攪拌水泥,太陽把他們的皮膚烤得黝黑。趁他們休息的時候,記者和他們攀談起來。當記者問起高溫補貼發放情況時,幾名工人很不解,“俺們是來青島打工的,沒聽說有什么高溫補貼啊!”工人表示,白開水就是他們的避暑良藥,最近天氣太熱,他們每天早晨都會燒一大鍋放著,口渴的時候就喝點涼開水。
園林工人
送來涼開水就很開心了
昨日中午2時許,正值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匯泉廣場大草坪上,7名中老年婦女正蹲在草坪上拔草,她們個個頭戴紗巾,由于氣溫太高,一邊拔草一邊揮著袖子擦汗,渾身汗流浹背,臉龐曬得通紅。記者用溫度計測了一下,地表溫度達到了35℃。一名女工告訴記者,他們是跟隨老鄉從郊區過來的,已經在匯泉廣場干了三四天了,“這天確實太熱了,不過能有個掙錢的地方就不錯了,俺們不指望啥補貼。”工人告訴記者,工資是按天計算,工頭從沒說過要發高溫補貼,只是在中午的時候會送些涼開水過來,“提前燒些開水送過來,有這個降溫就挺不錯了。”工人說,由于要長時間蹲在地上,炙熱的草坪烤得人喘不過氣來,她們只好每隔幾分鐘就站起來透透氣。
公司員工
盯著“高溫補貼”干瞪眼
提起高溫補貼一事,在香港中路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小馮就憤憤不平。小馮說,他進公司3年了,從來沒有發過高溫補貼,老板從來不主動提起,他們害怕“穿小鞋”也不敢主動追問。去年三伏天有一名員工跟老總提起高溫補貼,卻遭到了老總訓斥,“天熱的時候不是可以開空調么,哪有錢給你們發補貼,我還沒人給補貼呢!”老總的一席話讓所有員工都無語了,此后再也沒人提起過此事。小馮說,他對高溫補貼的法規、補貼標準都了如指掌,可只能干瞪眼沒辦法,他指著辦公室的空調調侃道:“雖然大部分時間在外面跑業務,但回到單位這就是我們的高溫補貼,要錢等于做夢。 ”
調查
企業發放補貼千差萬別
近日,記者調查了部分企業的職工,確有一部分企業已經發放高溫補貼。其中青島港一線工人6、7、8、9四個月每月發放300元,外加10斤綠豆和兩箱礦泉水,這算是比較高的。市南環衛公司每年給環衛工發放200元的高溫補貼,并提供成箱的礦泉水用于解暑。還有的企業按照每月80、120、200元的標準發放,即墨的部分紡織服裝企業采取車間降溫和發放額外福利的辦法安撫工人。但記者調查發現,國有企業在這方面比較規范,多數受訪的民企工人表示沒有領到補貼。
“我們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補貼加起來也是筆不小的費用。”青島一家建筑工程公司負責人王經理透露,建筑行業的很多工人拿不到高溫補貼,與行業特殊性有很大關系,“建筑工程都是層層分包制,建筑公司老板承包項目后再轉包給小工程隊,包工頭為了省錢不愿意給工人發放補貼,工人只希望能不拖欠工資就行了,也不敢提什么高溫補貼。”調查中記者發現,建筑、快遞、餐飲等一線行業補貼欠發的情況較為普遍。而很多不發高溫補貼的公司并非不知情,而是希望降低自己的開支。青島申通快遞某加盟點負責人告訴記者,快遞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快遞員的工資也大幅上漲,夏天工作太辛苦,他會經常給快遞員買西瓜之類的水果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