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村致富靠引“種”引“鳳”
無論是姜山四村還是大河頭村,農戶的收入來源都多種多樣:種地、工資、做生意、收租金、甚至分紅。可以這樣說,如今農民致富不再是出蠻力,而是靠頭腦,即使是種地也是如此。
在姜山四村,村里把農田按照高低情況,分成幾大板塊,適合種什么莊稼就種什么莊稼。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的試驗田項目就是村支書張代洲“挖”來的?,F在試驗田規模越來越大,達到了600多畝。因
大河頭村的致富則體現在招商上,這個村提出農民“素質教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一直著力提高村民文明素質、文化素質、道德素質。村委邀請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作為道德評委會成員,按照甲、乙、丙、丁進行分級,誰家門口衛生不好,要降級,誰家婆媳發生口角要降級,并且都貼在各家的門頭上,文明程度讓村里人都能看到。村民都為了維護自己的文明等級,文明程度也就越來越高了。十年前韓國大金皮革來到這里,就是被這里村民的高素質所打動,投資額不斷加大。由此,一傳十,十傳百,一下子來了13家企業,誰都沒有想到,這個位于萊陽、即墨、萊西三地交界的偏僻地,一個650戶的村莊,能夠吸引數億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