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遠洋漁業歷經十年輝煌 一朝遭遇滑鐵盧
近海漁業資源持續衰竭,國內不少沿海城市將海洋捕撈重點轉向了“遠洋”。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青島是全國五大遠洋漁業基地之一,遠洋船隊曾涉足塔斯曼,笑傲白令海,擁有過一段輝煌榮耀的時光。然而,由于企業轉型步伐滯后,錯失大發展良機,遠洋漁業日漸式微。
在藍色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才能實現青島遠洋漁業新突破,重振昔日雄風?我市有關部門和企業近年來做了大量調研和探索,特別是今年10月份我市正式出臺《關于加快遠洋漁業發展的意見》,讓我們看到了遠洋漁業風帆鼓蕩的希望。
重返大洋之夢
現狀
捕撈企業希冀“走出去”
今年9月中旬,魯海豐公司的遠洋漁船歸來,從黃海深處帶回了兩船一米多長的帶魚、鲅魚等近海難以捕到的海鮮。
曾經是教科書上的四大漁場,如今已幾乎沒有了漁汛。近海資源的枯竭,讓捕撈企業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大洋。
據介紹,目前,我市共有450馬力以上的遠洋捕撈船58艘,根據《遠洋漁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市將組建完成擁有100艘450馬力以上捕撈船的遠洋捕撈船隊。而同樣作為計劃單列市的深圳、大連、寧波等地,其遠洋漁業發展已遠遠超過了青島。
青島福瑞漁業有限公司和黃島區的魯海豐公司是我市目前較大的涉足遠洋漁業的企業,兩家共擁有20余艘遠洋捕撈船。此等規模的漁業公司,大連就有16家。對于青島遠洋漁業的暫時落后,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管理處副處長桑淑屏表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發展的規劃和方向。由于歷史方面的原因,青島大馬力漁船數量不足,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要在未來對遠洋漁企進行扶持。”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在2012年農業部核發的第二批具有遠洋捕撈資格的漁業公司中,青島福瑞漁業有限公司是唯一獲得資格的本土企業。福瑞公司現有10艘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漁船,總噸位6350噸,船長43.47—50.80米,型寬8.50—9.00米,型深3.57—3.95米,主機總功率10732千瓦,總配備人員300人。
根據農業部遠洋漁業項目確認,福瑞公司所屬10艘船分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從事遠洋漁業生產,主要捕獲魚類有大目金槍魚、黃鰭金槍魚,兼捕劍魚、長鰭金槍魚等,年產量3000噸左右,其中運回自捕水產品產量占三分之一多。
與中水漁業的合作則是魯海豐集團能夠在公海捕撈、國外港口停靠卸貨的原因,和大部分擁有遠洋捕撈船隊、卻沒有遠洋捕撈配額的公司一樣,與擁有捕撈配額的公司合作是唯一出路。現在,“魯海豐”對于捕撈資質的申請也在積極進行中。
一艘遠洋捕撈船外出作業并不容易,它需要的船隊配套設施的造價并不在船價之下,就如同航空母艦需要補給艦,海上短則十幾天,長則數月的捕撈作業,也需要一支補給船隊。
魯海豐集團副總經理薛波告訴記者,一艘1000馬力的遠洋捕撈船造價就在千萬以上。對于金槍魚等名貴魚種,捕撈上船后需要迅速超低溫儲藏,這些船上的冷凍庫同樣造價不菲,遠洋捕撈高投入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
“近幾年捕撈的產量還算不錯,秋季算是黃海漁場產量最高的時候,其他季節可能就要到更遠一些的公海里去捕撈,不然出一次海就可能血本無歸。”在遠洋捕撈作業中,人才和設備同樣重要,薛波直言,“我們經常需要到一些遠洋漁業發展較好的企業里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