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討論3年之久的《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據稱已起草完畢
記者昨天從國家郵政局獲悉,討論3年之久的《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已起草完畢,并于前日組織部分快遞企業征求意見。按照該辦法,以后快遞公司攬收同城、異地快遞將分別被收取0.1元/件和0.2元/件。按此計算,以今年前11個月的業務量,快遞企業上繳的郵政基金總規模就超過11億元。
法規由財政部牽頭
據報道,《辦法》草案規定,在我國境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繳納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標準為國內同城快遞0.1元/件、國內異地0.2元/件、港澳臺1元/件、國際2元/件。據國家郵政局人士透露,該法規由財政部牽頭,國家郵政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參與起草。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3億件,同比增長55%。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分別占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3.1%、73.7%和3.2%。僅按照這個數據計算,三部分將分別收取郵政基金1.16億元,7.41億元和3.22億元,共計11.8億元。
據記者調查了解,該辦法遭到行業內普遍反對。
“一單快遞最多也就賺個5毛錢,郵政基金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快遞企業更沒法干了。”韻達快遞一位地區總經理表示。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按這樣的標準征收,相當于對快遞企業增加占其營業額1%—1.5%的稅收。
“相當于拿走行業1/5利潤”
“我們平均每天是400萬單,倘若每單收1毛錢的基金費,每天就是40萬,快遞企業還剩多少利潤?”一家國內民營快遞前五強的企業人士說。
據他介紹,現在行業平均的利潤率是3%—8%,一年行業的整體利潤只有40億—50億元,其中包含了利潤較高的外資快遞公司。抽走11億的利率,等于拿走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利潤,給民營企業致命打擊。
辦法出臺還有較長時間
雖然《辦法》草案有征收門檻,即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年營收入200萬元以下企業可免征,但業界認為這道門檻形同虛設。“這幾年的競爭和發展,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現在還有20人以下的快遞公司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說。
上述國家郵政局人士也表示對“企業普遍表示壓力很大”有了解,他稱,2009年《郵政法》就已經提出設立郵政基金,但這些年進展緩慢,表明出臺這項政策非常謹慎,會充分考慮各方意見。現在也只是在征求意見階段,程序走下來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記者 蘇曼麗)
■ 背景
基金將補貼郵政信函遞送
據了解,之所以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旨在對郵政公司的信函遞送等普遍服務部分的運營進行補貼,征收對象則是所有快遞企業。在我國,目前很多信函、明信片的遞送價格低于實際運營成本。尤其是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的信函遞送的運營,更異常艱難。而且普遍服務還需要在全國各地設立信函投遞網點,并保證價格的穩定。
在2009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郵政法》就已經為郵政基金的征收埋下伏筆。該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施行。
目前我國郵政普遍服務基本上由中國郵政集團承擔。中國郵政集團的網站披露,2011年中國郵政集團函件業務實現收入122.8億元,但一直未有函件業務虧損情況的數據。不過加上銀行、保險等業務一起的中國郵政集團在2010年進入世界500強,當年盈利13.06億美元。
崔忠付表示,郵政普遍服務是國家義務,即使出現虧損也應該由國家財政來解決。徐勇也表示,國家郵政集團旗下的業務出現了虧損,卻拿民營快遞公司的利潤來補差價,這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2011年曾在其微博上表示,“國家郵政局和財政部準備對快遞企業征收普遍服務基金,殺雞取卵也要是一只成熟的母雞才行,而民營快遞只是一只剛孵化的雛雞,還沒卵呢!”(蘇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