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家協會日前發布的2012青島制造業企業100強榜單顯示,企業規模差距懸殊、盈利能力不強、研發投入較少,是我市制造業長期未見顯著改觀的三大瓶頸。青島制造的未來在哪里?在于創新求變,盡快擺脫路徑依賴。
瓶頸之一:
企業規模差距懸殊
2012青島制造業企業100強實現營業收入總額6681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由去年的11家增加到了13家。
在外部經濟環境趨緊的形勢下,制造業百強的營業收入、資產、從業人數等指標均高于上年,反映出青島制造整體運行態勢良好,表明我市制造業企業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增強。但與此同時,在制造業百強中,只有7家企業入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比上年減少3家;47家企業入圍青島企業100強,比上年減少5家。同時,一個更加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企業的個體差異仍然很大,規模差距極其懸殊。
制造業百強中,排名第一的海爾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509.3億元,而排名第100的青島新魯豐花生制品公司僅為2.6億元,只占海爾的0.17%。百強中,后十名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額,僅為前十名企業的0.7%。
“有道是‘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市大批中小企業只有盡快縮小與海爾、海信等大企業的差距,才能推動全市制造業躍上新的臺階。”市企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瓶頸之二:
盈利水平不如上年
2012青島制造業企業100強共實現利潤250.6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0.8億元,這其中,實現利潤0-5億元的企業有87家,實現利潤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7家,海爾集團實現利潤62.7億元,成為唯一一家利潤超過50億元的企業。
制造業百強的總體經濟效益雖然較好,但整體盈利水平不如上年,首要的原因,是國際經濟局勢動蕩、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實體經濟,同時也表明青島制造長期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正在喪失,低端產品、低價格競爭的模式難以為繼,必須加快從低端向高端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百強企業中,國有、集體及控股企業的平均收入利潤率為3.4%,低于民營企業的4.1%、外資企業的4.01%;平均資產利潤率為4.6%,低于民營企業的8.4%、外資企業的8.05%。
“細數百強企業,今年民營企業數量增加。國有企業雖然在規模上占據優勢,其經濟效益卻低于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反映出后者經營成本低、靈活性大、競爭力較強的事實?!蔽沂幸晃唤洕I域專家說。
瓶頸之三:
研發投入嚴重不足
在去年制造業百強中,共有92家申報了研發投入數據,這些企業投入的研發費用總額比上年提高了11%,平均研發費用比上年增長10.9%。研發投入費用最多的企業,依然集中在海爾集團、海信集團、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青啤股份有限公司這些有實力的大型公司。
從研發費用占比看,制造業百強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重為2.9%,與上年持平。其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0%的企業只有3家,比上年多了2家;在5%-10%之間的企業有7家,比上年少了4家;有41%的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小于1%。
市企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分析,按照研發投入占比超過5%的國際競爭力標準,我市僅有10家企業符合條件,41家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不足1%,16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長率出現了負增長。大企業的研發尚且如此狀況,整個青島制造的研發情況可見一斑。
破解之道:
唯一的藥方是轉型
審視一下制造業百強榜單,青島制造的短板一目了然。
一是產業集中度不高、配套率較低。從主導產業看,我市機車、船舶、家電、汽車等產業的本地配套率僅在30%-50%左右,石化產業缺少乙烯等中下游深加工環節。從產業布局看,去年縣域五市工業產值占全市比重僅49%;園區產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剛剛突破50%,低于上海、成都、蘇州70%以上的平均水平。
二是大、小企業發展很不均衡,企業生態有待優化。據記者了解,去年我市100戶重點企業的產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接近40%,而2.3萬戶規模以下小微企業和5.1萬戶工業個體戶,吸納就業占到全市工業的五成以上,但產值比重還不到全市工業的10%。
三是產業層次與創新能力水平不高。去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接近39%,但在擁有國內外知名品牌、專利和標準數量上,與先進城市仍有較大差距。
“青島制造要實現突破,唯一的藥方是按照藍色、高端、新興的要求加快轉型?!笔薪浶盼嘘P負責人指出。(記者 林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