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是生產力實現空間布局上的優化,是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地域或范圍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
在我市平度有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材料產業集聚區,目前建設項目的計劃總投資額達到127億元,一批高科技項目正加快推進,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其中,以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為方向的中試與產業化示范基地項目,通過與美國波音公司合作研發微藻能源技術,“十二五”期間將建成中國最大的能源微藻產業化基地;以新型合金材
料研發利用為方向
的新力通高合材料項目,目標是建設亞洲最大的高溫材料生產基地。
在青島新一輪工業轉型升級進程中,產業集聚區將扮演極其重要的引領角色。
破新型工業化瓶頸
我市工業年產值已經突破1萬億元,石化化工、船舶海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鋼鐵等重點產業形成集群效應,然而長期以來,工業領域一直存在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盡合理、主導產業不突出、集聚程度低等問題,制約了青島邁向新型工業化的進程。
市政府出臺的《工業產業集聚區(基地)布局規劃》,即是為了解決這一瓶頸問題,利用集聚區的引領推動工業產業集約化發展,打造具有全新競爭優勢的產業發展平臺。根據該規劃,我市重點規劃發展52個產業集聚區,到2015年,全市規劃集聚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集聚度提升到65%以上。
“集約程度高、規模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創新能力強、信息化水平高,將是未來我市產業集聚區的突出特點。”我市工業領域專家指出。
據悉,2012年至2015年,市財政將安排工業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資金,優先支持列入我市布局規劃的重點集聚區。
重點集聚區快速推進
“產業集聚區將同一產業的上下游企業、相關服務業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不僅能夠在分工與協作中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還能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促進創新,加快新工藝、新技術的傳播,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市經信委一位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我市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目前正快速推進。
根據最新統計數字,新河化工產業集聚區目前園區已累計入駐項目30個,計劃投資147億元,其中已竣工項目10個、在建項目12個,去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6億元。
截至去年底,位于即墨的青島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累計已引進了整車及零部件項目41個,總投資162億元,產品涵蓋了整車、改裝車及多種汽車零部件,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汽車產業鏈。落戶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60億元,青島汽車零部件、青汽實業等12個項目建成投產,一汽商用車基地、捷能汽輪機、海隆專用車等15個項目在建。其中,一汽商用車基地項目計劃今年7月一期投產,全部達產后,產值可達到600億元;捷能汽輪機及發電裝備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前一期建成投產,全部達產后年銷售收入100億元。
日前,我市在全市工業產業集聚區范圍內,認定7個集聚區為首批市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其中,黃島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已具備年產 51萬輛整車及35萬臺發動機生產能力,汽車萬向節、制動器、發動機配件等汽車零配件產業達到一定規模,去年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37家,完成產值 315億元,同比增長27.7%,對規模工業的貢獻率為9.81%。
本報記者 林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