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石常從天降,重視勿慌張——專家解讀“隕石雨”

來源:新華網-- 2013-02-16 21:51:57 字號:TT

石常從天降,重視勿慌張——專家解讀“隕石雨”

?? 新華網南京2月16日電(記者 蔡玉高、周潤健)15日發生的俄羅斯“隕石雨”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小行星撞擊地球話題的關注。天文學家表示,該事件提醒各國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天體碎塊和小行星的監測,尤其是防止直徑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但公眾對此也無需過度緊張,畢竟個頭大、危害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屬于極小概率事件,且目前國際天文學界已經掌握一系列辦法,以阻止它們“襲擊”地球。

  小行星每年都“襲擊”地球 傷人卻很罕見

  莫斯科時間15日早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發生隕石墜落,目前已造成1200人受傷,主要是挫傷、骨折、割傷和腦外傷。該“隕石雨”事件引發公眾熱議與擔憂。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15日發生的“隕石雨”事件其實就是個頭很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所造成的。根據所掌握的信息,此次事件是一顆約兩米直徑、重10噸的小行星,以每秒約15千米的速度沖進地球大氣層所引起的。該小行星在進入大氣層后分裂為幾塊較大的隕石和許多小隕石塊,強烈壓縮前面的空氣,產生高溫氣體火球和很強的沖擊波,從而沖擊和打碎玻璃,擊傷附近居民。

  王思潮表示,小行星撞擊地球每年都會發生,只是大部分時候因為其個頭太小,襲擊的又大多為無人區,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因此沒有引起公眾的關注。此次俄羅斯發生的這一事件,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在歷史上并不多見。

  天文資料顯示,進入20世紀以來,在世界范圍內影響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發生了多次,最大的一次發生在1908年6月30日早晨7時許,一顆直徑60米的小行星在俄國通古斯地區上空爆炸,其爆炸威力相當于200顆廣島原子彈(但無明顯放射性),一舉摧毀2000多平方公里的古老森林,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在我國,最近的一次影響較大的“隕石雨”事件發生在1976年3月8日。當天下午,在吉林省吉林市附近地區,“隕石雨”穿透地面1.7米的凍土層,又扎進地層4.8米,砸開了一個直徑達2.1米的大深坑。其中最大的一塊隕石重達1170公斤,慶幸的是也未造成人員傷亡。

  小概率、高危險 “隕石雨”事件需重視

  在國際天文學界,目前對隕石與小行星并無明確界限,直徑1米以上的隕石都可稱為小行星。小行星大多由石塊、金屬和塵埃構成,小如卵石,大如山脈,形狀不規則,外表暗淡。它們本該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被天文學家稱為“小行星帶”的地方繞太陽公轉。但它們由于質量較小,常被大行星的引力攝動而遠離原來的軌道。在這種情況下,地球可能成為它們的目標。同樣道理,彗星也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趙海斌表示,這起事件告訴人們,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危險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直存在的。

  王思潮、趙海斌等天文學家介紹,體積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典型的小概率、高風險事件。國際天文學界的統計分析顯示,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大小與其體積大小是成反比的,即體積越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直徑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大約1億年一次,直徑1公里以上的大約50萬年一次,直徑140米以上的5000年-1萬年一次,像通古斯那樣的大約三五百年一次。

  王思潮介紹,俄羅斯的“隕石雨”事件的發生一點征兆都沒有,這表明目前人類對小行星的監測不能盡如人意,特別是對直徑只有幾米的小行星,由于此類小行星個頭小、非常暗,因此很難被觀測到。這就需要全球天文學界進一步提高觀測水平,防患于未然。

  全球需協力應對 公眾不必過度恐慌

  王思潮等天文學家表示,盡管風險一直存在,但畢竟危害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屬于極小概率的事件,因此公眾無需過度恐慌。

  事實上,自俄羅斯通古斯事件發生后,國際天文學界就逐步重視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風險。1993年4月,10多個國家的60多位科學家在意大利召開專門的國際會議,并發表宣言指出,近地小天體的碰撞,對于地球的生態環境和生命演化至關重要,絕不亞于其他自然災害,國際社會要進一步協調努力。

  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美、英、法、德、日、俄等國家聯手建立了近地天體國際監測網,先后發現了近千顆具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其中天文學家最關注的一顆名為“阿波菲斯”的近地小行星。據測算,到2029年直徑約300米的這顆小行星與地球的距離將不到4萬千米,這一距離與16日凌晨飛掠地球的小行星2012DA差不多,但目前已基本排除撞擊地球的風險。

  為及時搜索出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我國的中科院也在1999年組建了“近地天體探測和太陽系動力學研究”團組,已在江蘇省盱眙縣建立了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觀測基地,并成功安裝了1.2米施密特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負責觀測工作的趙海斌介紹,目前發現了擁有臨時編號的新小行星1000多個,其中100多顆小行星已經精確定軌,獲得了永久編號。

  王思潮表示,近年來,隨著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國際天文學界正在不斷提升應對小行星“襲擊”的水平。在監測潛在威脅小行星、有效測算其軌道的基礎上,一旦發現對地球存在嚴重威脅的小行星、彗星時,即可發射載有爆炸裝置的火箭或飛船,在小行星的附近引爆以改變其速度和運行方向,從而保障地球的安全。

  天文學家表示,應對小行星撞擊地球依然任重道遠,此次事件提醒世界各國還需進一步加大投入,盡最大可能提高相關科研水平。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修武县| 克东县| 枣强县| 江永县| 波密县| 北宁市| 景洪市| 上高县| 宝丰县| 永寿县| 布拖县| 秦皇岛市| 肥西县| 休宁县| 洪泽县| 青阳县| 静安区| 德格县| 连平县| 孝感市| 砀山县| 萝北县| 丁青县| 双峰县| 绍兴县| 东光县| 永昌县| 沅江市| 呼玛县| 航空| 万山特区| 荆州市| 乌审旗| 得荣县| 海门市| 桑日县| 抚远县| 安乡县| 张掖市|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