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女” 婚姻樣本
????找個“拆遷女”,到底好不好?提起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想到曾喧囂一時的蕭山“上門女婿”。
2005年前后,蕭山上門女婿成了一個熱點話題,檢索當時的報道,“拆遷戶”是一個繞不開的字眼。
彼時,1980年代初期第一撥受計劃生育政策限制而膝下獨女的蕭山人,開始為家族傳宗接代而憂慮。
這一群體中,因拆遷而一夜暴富的人,不在少數。“房子么分了好幾套,錢么也有一大筆,女兒只有一個,自然不想嫁出去。”蕭山“金點子婚介”的老板李繼延回憶。
當時,蕭山因經濟發展迅速,也是個充滿了各類機遇的地方,“很多外地過來打拼的男的,也都想在這里留下來。”
然而,已飆升起來的房價,以及在外打拼的疲憊,也讓越來越多男人接受了這樣的現實,甚至有些堂皇而篤定,“衣食足方知廉恥”。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拆遷女”充滿了吸引力。
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拆遷女”婚配案例:招贅婚姻。
“早些年,瓜瀝一帶最典型,那里不少拆遷戶,有錢有房之后,如果只有女兒,很多都會通過親戚朋友介紹,找個入贅的女婿,孩子出生也跟女方姓。” 李繼延說。
然而,若干年后,一些問題開始顯現,比如,2006年,蕭山瓜瀝鄉鎮法院竟在一年之內,受理了不少于20起的招贅婚姻離婚案。
或許這樣的消息,也多少給人留下了類似印象:找“拆遷女”結婚,或等同于入贅,接著,婚姻很容易出問題……
回頭再看那段時日,李繼延直搖頭,“現在的情況已大不同了”。
在他看來,現在的“拆遷女”,很多都是有文化有工作的,婚戀場上,她們也越來越看重男人的素質,而且也要有一定感情基礎,才會繼續處下去,不像以前那樣,主要看重外貌,圖個面子什么的了。
“好的‘拆遷女’當然走俏,畢竟家里有房子,經濟條件好,今后這小兩口,能少奮斗不少年。” 李繼延一個同事說。
李繼延說,現在每個月還有七八名男子,會主動找到他,讓他幫忙介紹類似“拆遷女”這樣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家,也能接受“上門”。
他們的年齡,一般在24到35歲之間,各行各業都有,工程師、IT公司職員、醫生、老師和公務員等等。
這其中,七八成是外來務工者,“不少人都是能力比較強的,有文憑或專業技術,但是靠他們自己打拼,買房結婚等又不太現實,所以傾向于找個女方條件好點的。”
李繼延說,從他平時了解情況看,這樣的婚姻,出問題的比例現在也比較低了,“大概10對里面,也就一對會出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