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蝦銷售商裝運即將出售的龍蝦 日前,浙江等地出現了一些橫紋肌溶解癥患者,他們均在發病前吃了小龍蝦。一時間,吃小龍蝦會“肌肉溶解”的說法到處傳開。專家介紹說,目前還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吃小龍蝦會致肌溶解。 【事件】 青年男子食用龍蝦后呼吸困難 日前,浙江某醫院接收了一個呼吸衰竭的病人。據介紹,這名患者在吃完小龍蝦兩天后,出現了膝蓋腫痛、四肢無力、腹瀉不止等癥狀。因呼吸急促、喘不過氣,患者被送到醫院搶救。讓醫生感到奇怪的是,這位年輕患者沒有基礎疾病,但肺部感染嚴重,激酶高達2萬多(正常人在100以下),而且尿液呈可樂色。經過肌電圖等檢查,該患者被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 醫生介紹說,橫紋肌溶解癥是因肌細胞產生毒性物質而導致腎損害的一種疾病,俗稱“肌肉溶解”。每年5至8月是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高發期,且不少患者發病前大多都吃過小龍蝦。 此前,江蘇、山東等地也集中出現了一些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患者,這些患者也都在發病前食用了小龍蝦。一時間,小龍蝦食用安全問題成為了市民關注的熱點。 【商家】 南昌市面小龍蝦多產自鄱陽湖 昨日一早,記者來到南昌水產批發市場,共找到五家專門從事龍蝦銷售的商鋪,商鋪內的工人正在緊張地對小龍蝦進行分揀。 記者來到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小龍蝦批發商鋪了解情況。老板向記者介紹說,南昌市場上的小龍蝦主要來自鄱陽湖,少部分來自湖北等鄰近省份。目前,該商鋪每天的小龍蝦銷售量在5000斤左右,其他一些小龍蝦批發商鋪的日銷售量也有1000斤左右。 “大部分商鋪都是根據訂單進貨發貨,每天市場上的小龍蝦銷售量都在一萬斤以上。”水產市場的工作人員表示,市區主要餐飲企業和排檔小店的水產品大多從這里進貨。 “每天店內的小龍蝦都會賣斷貨”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豫章后街、船山路、南浦路等夜宵排檔比較集中的路段看到,很多餐飲店從早上就開始清洗、修剪小龍蝦。 船山路一家經營香辣龍蝦生意的店老板告訴記者,他們店里的小龍蝦都是從南昌水產批發市場進貨的,一次進貨量達50余斤。 “個頭小的一般是38元一份,大龍蝦是69元一份。”在南浦路,一家排檔店老板介紹說,兩種小龍蝦都很受歡迎,尤其是5-10月份是小龍蝦的銷售旺季,每天小店內的小龍蝦都會賣斷貨。 “我沒有聽說過吃小龍蝦吃出‘肌肉溶解’的消息,也沒有消費者向我反映過這樣的問題。我們店小龍蝦賣得很好,每天晚上都忙不過來,也沒發現客人變少了。”一家店老板告訴記者。 【醫院】 未集中出現橫紋肌溶解癥患者 昨日,記者走訪了省人民醫院、市第一醫院、市第二醫院等多家綜合醫院了解情況。市第一醫院急診科郭洪主任介紹說,最近一段時間,醫院并未收治過急性橫紋肌溶解癥的患者。 “病人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一般不會詢問他是否吃過小龍蝦,因為這種病的病因有很多種。”市第二醫院消化內科熊江琴主任介紹說,橫紋肌溶解癥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擠壓、壓迫,如醉漢因翻身導致某個部位受到壓迫,久而久之會引起相關癥狀;二是突然劇烈運動導致肌肉拉傷,肌肉里的肌紅蛋白跑到腎臟;三是服用特殊藥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等。 記者從南昌市疾控部門了解到,今年我市尚未接到橫紋肌溶解癥集中發病的報告。專家稱,關于小龍蝦引起橫紋肌溶解癥的病例,即使有也是比較分散的。 【專家】 食用小龍蝦與“肌肉溶解”關聯不明 橫紋肌溶解癥是否與吃小龍蝦有關聯,醫生也未能給出確切答案。為此,記者就這一問題請教了江西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專家周秋白教授。周教授說,現在仍未能發現二者之間有明確的關聯性。 周教授說,從2010年起,南京等地就出現了集中患橫紋肌溶解癥的病例,這些病人幾乎都在發病前食用了小龍蝦,但和他們一起吃龍蝦的人也有很多沒有發病。因此,這一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至于市民稱橫紋肌溶解癥與“洗蝦粉”(主要成分是草酸)有關的說法,周教授表示,草酸經清水浸泡和高溫烹飪后會分解,而且這一物質已被明確不允許在水產品中使用。此外, 如果是化學物質引發小龍蝦中毒,則要通過實驗進行毒理分析。 截至目前,科學界對食用小龍蝦與“肌肉溶解”的病理關系仍不明確。 【提醒】 吃小龍蝦最好不要吃頭 熊江琴主任提醒說,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典型癥狀為肌肉酸痛、乏力,少尿,病情重的會出現“醬油尿”、“茶色尿”、尿色發紅或發黑,甚至無尿。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尤其是尿液的顏色變深、量變少,很有可能是腎功能受損,應立即前往醫院救治,否則很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后果。 除了小龍蝦,在吃螃蟹等河鮮時,最好在買來后放入清水里養24至36個小時,使其吐凈體內的泥沙等雜質。在加工小龍蝦時,兩鰓里的臟東西要清除,因為鰓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細菌,最好把鰓剪掉,蝦殼最好用刷子刷洗干凈。 長時間蒸煮可以有效消除小龍蝦體內的有毒物質。吃的時候最好棄頭,一般來說,蝦蟹體內的毒素、寄生蟲大都集中在頭部。熊主任提醒說,只要是經過正規處理,充分燒熟的小龍蝦,是可以吃的。(記者 陳龍 文 聶俊鵬 圖 實習生 許力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