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市區最大面積的棚戶區,老房子的建筑年代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如今為鐵路青島北客站建設騰地方的6000余戶拆遷居民有望在年底前住搖號分到安置房。昨天,記者從李滄區交通商務辦獲悉,按照青島市安置房最高標準建設的鐵路青島北客站安置區32棟樓全部封頂,抗震標準達7級,可保用百年。與之配套建設的安順路可直達北客站,連接地鐵和火車。同時,配套建設兩所幼兒園,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以及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等。
■抗震
建筑標準可保用百年
據李滄區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鐵路青島北客站安置區項目位于青島市李滄區滄安路以北、規劃膠濟客專線以東,膠濟客專既有線以西,板橋坊河以南,該項目占地面積約300多畝,安置房總建筑面積約為7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可滿足鐵路新客站周邊區域約6000余戶拆遷居民的安置需要。
“安置區建設標準要求抗震等級達7級,使用一百年能保證主體結構穩固。”據工作人員介紹,鐵路青島北客站安置區項目由青島海創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為保證施工質量,嚴把材料進場關,確保進場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嚴管施工過程,確保按照國家規范標準、青島市建委具體規定施工,高標準嚴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安置區項目建設。
昨天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工程車和塔吊目前安置區建設的32個樓座已全部主體封頂。下一步進行內外墻裝飾及水電暖安裝工作,整個安置區項目目前正在按照既有計劃正常推進,預計2014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目標
打造國內一流安置區
“安置區建設以打造國內一流、山東最好的棚戶區改造安置區為目標。”李滄區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說,以安置區使用的電梯為例,品牌為德國蒂森,這是目前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電梯品牌,質量非常好。“在居民樓中每個單元設置了兩部電梯,一部客梯,一部貨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電梯外,居民樓安裝的玻璃使用的是LOW-E低輻射玻璃,能降低能量吸收或控制室內外能量交換,保障生活、工作的舒適性,并以此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在建筑應用中,LOW-E玻璃的使用可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具有優異的隔熱、保溫性能效果,被廣泛應用在歐美發達國家,可減低室內外溫差而引起的熱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