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統計局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堅持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構建現代化服務型統計為目標,以“四個質量”建設為抓手,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強化重點工作落實,為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提供了優質統計服務。4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視察統計工作時,對全市統計系統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2013年業務職能目標完成情況
(一)狠抓數據質量,助力科學發展,以真實可信的數據贏得尊重
一是強基層抓項目,切實提升源頭數據質量。積極順應我市區劃調整對統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制定了全市統計基層基礎建設三年滾動計劃,著力強化鎮街統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的督導力度,對全市所有鎮街統計站站長、基層業務骨干進行了全脫產系統培訓,深受廣大基層統計人員的歡迎。積極落實全市“雙月奮戰”活動的有關部署,為全面掌握我市所有在建億元以上投資項目的真實情況,結合統計工作特點,舉全系統之力開展了億元以上投資項目“檢查促進月”活動,集中對全市800多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進行了“地毯式”排查。充分利用自主研發的“億元以上投資項目監測平臺”,實時在線監測全市投資項目的真實推進情況,從源頭上把好數據入口,搞準搞實數據質量。
二是建制度抓審核,提升數據質量控制水平。全面落實數據質量“四級審核”制度,加強對全市及各區市主要經濟指標的數據質量監控。在廣大統計調查對象的積極配合下,涉及全市近萬家企業的網上直報工作順利推進,據此核算的GDP等宏觀經濟指標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因成績突出,獲得“全國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三是重合作抓協調,提升數據協調匹配度。按專業、行業探索建立了與市有關經濟管理部門信息共享互動機制。先后與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商務局、人民銀行、國地稅等相關部門及海爾、海信等大企業集團分別建立了“部門會商會”、“經濟分析聯席會”、“企業運行座談會”等多層次、多形式的定期協商制度,形成了“月度碰頭、按季調度、半年小結”的信息共享機制,使部門統計與政府統計之間的統計信息相互驗證、互相匹配,極大地提高了數據的科學性和真實性。
四是守紅線嚴執法,提升統計執行力。嚴格按照國家、省統計局企業聯網直報“三查”工作要求,對全市所有聯網直報的規模以上企業恪守“四條紅線”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加大統計案件查處力度,對統計上的虛報、瞞報等弄虛作假行為,依據《統計法》的相關條款及時進行查處,很好地凈化了統計工作環境,為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狠抓分析質量,深挖數據內涵,輔政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緊緊圍繞藍色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城鎮化建設等戰略的實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著力挖掘數據背后的文章,選定了18個專題,扎實開展創新課題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好評。
二是緊緊圍繞經濟運行的重點、難點和熱點,積極開展分析研究,適時為市領導和有關部門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突出“短平快”的特點,充分利用“手機短信”平臺,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在第一時間就可以全面掌握主要經濟指標的動態信息。
三是與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海洋經濟研究所等在青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外腦”,實現強強聯合,統計分析研究的深度、廣度得到極大提升。
今年以來,我們共計撰寫上報了260篇調研報告。其中,國務院領導批示1篇,國辦專報采用3篇,市領導批示49篇。其中,26篇得到李群書記批示,信息采用量在市直部門中一直名列前茅。
(三)狠抓服務質量,拓展服務空間,引領科學發展能力顯著提高
一是搭平臺,提供“點對點”服務。自主開發了“億元以上投資項目監測平臺”,利用適時更新的項目進度圖片、視頻,實現對全市所有億元以上投資項目的在線監測。該工作成果榮獲2012年度我市機關特色創新獎、市政府改革創新工作提名案例以及山東省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信息類一等獎。研發的“數據青島”平臺,對全市32個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的1000余個統計指標進行了整合,真正實現了部門數據大融合、全共享,引入“元數據”設計理念,數據組合更加個性化、查詢更加快捷方便,極大地滿足了各類用戶對統計信息的需求。“招商引資綜合平臺”則以龐大的信息量,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撐。
二是拓空間,提供“跟進”服務。先后研究建立了“藍色經濟”、“工業十條千億級產業鏈”、“服務業十個千萬平米建設效能評價”、“一谷兩區”和重點經濟功能區等統計監測制度。組織開展了文化產業調查單位核查認定工作。完成了半島藍色經濟區績效考核80項指標的審核、整理工作,并編制了《青島藍色經濟運行手冊》,及時全面反映我市藍色經濟運行情況,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察民意,提供“輿情”服務。運用“12340”電話調查系統,積極開展社情民意調查。先后完成了科學發展觀績效考核、百姓期盼、居民幸福感、集中供熱、部門行風滿意度等30余項調查,為各級黨委政府及時了解市民所需、百姓所盼開辟了新的通道,架起了全新的溝通橋梁。
四是解疑惑,提供“答疑”服務。按季度及時向全社會發布經濟運行信息,建立了16項便民查詢制度,滿足社會各界的統計信息需求;廣泛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統計開放日”活動,現場觀摩統計數據生產流程;積極參與網絡在線問政等活動,聽取市民對統計工作的意見建議;先后在國家、省市等媒體上刊發宣傳文章50余篇。通過多種形式,讓廣大市民更加了解統計、理解統計、支持統計。
(四)狠抓隊伍質量,提升干事創業能力,機關效能明顯增強
緊緊圍繞中心任務,以建立一支忠于事業、勇于擔當、善于創新的統計干部隊伍為目標,進一步強化干部教育管理,優化教育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內容,有效提高了統計干部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加強統計系統文明創建工作,充分利用道德講堂平臺,開展主題講座活動。精心組織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系列活動。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市委、市紀委各項部署要求,結合“六整治四清理”行動,全力抓好統計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先后獲得全市廉政文化建設標兵單位、全市廉政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機關全面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五)狠摳細節抓落實,講科學重統籌,大型國情國力調查順利推進
一是第三次經濟普查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國務院的部署,2013年在全國啟動第三次經濟普查,涉及到全市近25萬家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根據普查方案要求,市政府第一時間召開會議進行了動員部署,成立了普查領導機構,部署開展了第三次經濟普查綜合試點及專項試點。在全市選調、聘用了2萬余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通過在青島電視臺黃金時段滾動播放公益廣告片、在《青島日報》、青島政務網等媒體刊發普查通告、普及普查知識等形式廣泛開展普查宣傳,營造了良好的普查工作氛圍。按照進度安排,集中力量開展了單位核查工作,初步摸清了我市轄區內各類單位的數量、結構及運營狀態等基本信息,為12月31日普查的正式登記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圓滿完成1%人口和勞動力抽樣調查工作。按照山東省政府的部署,今年在全省開展1%人口和勞動力抽樣調查工作,涉及到我市3萬余戶家庭近10萬人的調查登記任務。在扎實細致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全省統一的標準時間要求,從11月1日零時開始,集中10天的時間組織開展了現場入戶登記,匯總整理的調查數據,全面反映了我市人口變動、人口結構及就業保障等發展趨勢,必將為促進我市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接地氣連民心,聯系群眾服務基層成效明顯
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了多層次、多渠道的下基層、接地氣、解民憂活動。
一是立說立行,及時解決基層困難。對區劃調整涉及到的西海岸經濟新區、保稅區、紅島經濟區等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指導,確保區劃調整過程中統計工作不斷、數據不亂。積極推行手持電子采集終端(PAD)進行月度勞動力調查,有效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加大了網絡、微博、微信等現代網絡技術的應用力度,更好地為基層提供優質統計服務。
二是換位思考,積極為基層爭取支持。認真梳理教育實踐活動征集的意見建議,擬以市政府的名義下發通知,對統計基層基礎工作進行部署。針對被調查單位反映強烈的報表上報時間過早、統計指標設置繁瑣、調查任務過多過濫等現象,多渠道向上級業務部門反映,這些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
三是盡力幫扶,切實幫助解決困難。將我局的“深入基層、服務群眾聯系點”即墨古城村的幫扶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立足實際、注重實效,認真開展幫扶工作。積極籌措資金,為古城村建起了探頭遍布大街小巷的網絡監控警務室;為村學校購置了學生桌椅450余套,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該村改善困擾了幾代村民的農田水利問題;對全村41戶貧困家庭,逐一明確了結對幫扶任務,深受廣大村民的歡迎。
三、上年度市民代表提出意見建議辦理及納入決策情況
去年的“三民”活動期間,我們共收集到市民意見建議95條,主要集中在數據質量、基層基礎建設、統計服務、方法制度改革、統計隊伍建設等五個方面,通過認真梳理,逐一進行研究,明確責任分工,所有意見建議全部得到了落實。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方面。如,統計產品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各界需求;統計宣傳力度還不夠大;統計基層基礎還存在著薄弱環節等。針對上述不足和這次評議活動各位市民代表對統計工作提出的意見建議,我們將認真研究改進措施,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以第三次經濟普查為重點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二是抓好以四大工程建設為核心的數據質量建設;三是抓好以“三大平臺”為載體的現代化服務型統計建設;四是抓好“開門統計,為民服務”主題實踐活動;五是抓好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和法制建設;六是抓好干部隊伍建設和機關文明建設;七是抓好統計行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上一篇:市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