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農委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加強“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增活力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積極作為,認真履職,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一、著力強化全程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始終把讓市民吃上放心農產品擺在重要位置,時刻繃緊農產品質量安全這根弦,圍繞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三個環節,扎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一是產前狠抓投入品監管。嚴格落實農藥經營登記備案和市場準入制度,實施高毒殘留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制購買,全市高毒殘留農藥經營定點單位由200家縮減到100家,實現“誰在賣藥、賣什么藥、誰買了藥、誰在用藥”信息全程可追溯。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害農坑農行為,查獲各類農資違法案件325起、假冒偽劣農資21.4噸,清繳禁用高毒農藥996公斤。強化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管,累計抽檢各類種子700余份,保證農民用上“放心種”。二是產中狠抓標準化基地建設。為提高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規范建設高標準“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基地60處,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24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30.2%。制定出臺了農產品生產企業“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對違規企業予以曝光,提高質量安全自律意識。三是產后狠抓質量檢測。擴大檢測規模,嚴防不合格農產品入市,開展有機藍莓、蔥姜等專項監測21次,抽檢各類農產品1.1萬余批次。在農業部例行監測中,全市地產蔬菜平均合格率達到97.1%;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四是強化監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鎮(街)農產品監管機構和村級質量監管員隊伍,做到有人管事、有能力干事。組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組,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和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
二、著力突出科技支撐,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始終把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毫不放松抓好農業生產,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達到334萬噸、花生44.4萬噸、蔬菜843萬噸、果品90萬噸,“米袋子”、“菜籃子”供應充足。一是抓好糧油高產創建。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整建制推進平度市高產創建,建設糧油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100個,示范片小麥、玉米、花生單產分別達到602.8公斤、647.1公斤和391.4公斤,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8%、28.9%和28.2%。二是抓好種業發展?,F代種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全市“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達到46家,設施辣椒和高端大白菜的種子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農作物新品種引進推廣步伐加快,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339個。建設良種繁育基地23萬畝,主要農作物實現良種全覆蓋。三是抓好技術推廣。深入開展千村萬戶科技行活動,推介發展30項主推技術和70個主導品種,實施小麥“一噴三防”39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550萬畝、綠色防控106萬畝,實現農業節本增效5億元。實施國家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萬人。四是抓好農業信息化建設。建成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組建農業科技110專家咨詢團,累計接聽農民熱線電話6927個,解決農民生產難題4031個,答復率和滿意率均達100%。
三、著力抓好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始終把富裕農民作為核心目標,瞄準高端高質高效,加快實施現代農業十大工程,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前三季度,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3802元,同比增長12.6%。一是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1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30個,全市現代農業園區累計達到569個。二是培育壯大特色品牌農業。引進聯想集團布局我市藍莓產業,加快藍莓小鎮、品樂葡萄園等農業重點項目建設,提升特色農業高端化、國際化水平。堅持用工業化理念抓農業,積極發展農產品品牌,評選出十大青島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316個。三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出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50家,其中,國家級9家、省級55家、市級217家,農產品加工能力超過1300萬噸。完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幫扶機制,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難題27項。四是大力發展節會農業。成功舉辦首屆世界藍莓大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等三大國家級展會,組團參加第二屆山東農產品香港精品展,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8億元,進一步提高了我市農業知名度。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開展地產農產品直銷社區,舉辦各類農業節會44個,接待游客超過590萬人次,帶動農民增收超過5億元。前三季度,全市農產品出口36.6億美元,同比增長5%。
四、著力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始終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主要動力,積極創造條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我市被列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市。一是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讓農民享有承包土地的資產收益權,以現有土地承包合同、權屬證書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成果為依據,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目前,全市已有3083個村莊、330萬畝耕地完成確權登記,分別占全市總數的51.2%、44%,走在全國全省前列。二是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研究制定了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的意見,在確權的基礎上,對農村承包土地之外的各類經營性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造。三是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出臺青島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四權擔保融資的意見和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著力構建登記、擔保、交易和風險補償體系,發放“四權”擔保融資貸款3.7億元,有效破解農村融資難題。四是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大力發展家庭農場,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86.9萬畝,農民合作社7474家,入社會員31.2萬戶,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到19.5%;登記注冊家庭農場2034家,其中經營面積1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達到837家。
五、著力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建設農民美好家園
始終把為農民建設宜居幸福的美好家園作為著力點,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截止目前,全市100個新型農村社區已全部開工,建成社區服務中心380個。一是堅持規劃先行。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和風貌規劃,實現了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規劃、產業規劃的四規融合。二是完善政策支撐。針對土地、資金制約,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設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基金,出臺鼓勵企業參與社區建設八項優惠政策,建立城鄉利益輸送機制,推動財政資金、金融資本和城市資源向農村集聚。三是突出產業支撐。堅持新型農村社區與社區產業園區共建,強化社區產業支撐,新開工建設社區產業園區200個。調動企業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性,共吸引83家企業參與社區建設,其中央企和市直大型企業10家。
六、著力轉變機關作風,提高為民服務水平
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農民群眾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著力為農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一是扎實開展“四聯四送”活動。安排92名農業技術人員,一對一幫包貧困村、貧困戶、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送技術、送項目、送政策、送信息,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200余次、培訓6000余人,解決技術難題1500余個;落實扶持項目43個,資金1617萬元;免費發放《惠農政策百問》3萬冊。二是加大農村困難群體幫扶力度。深入實施扶貧開發,投入3000萬元,重點扶持150個經濟薄弱村和2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扎實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完成立項2283個、獎補2.9億元。認真開展“進社區、結窮親”活動,全委處級以上干部結窮親42對,幫扶困難家庭財物折合2.3萬元。三是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發放農業“四項補貼”6.9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38元。嚴格檢查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繼續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全面推廣蔬菜大棚保險,新增馬鈴署保險試點,減少農民因災損失828萬元。四是圓滿完成“進現場解難題促開工和集中專項服務活動”工作任務?;顒悠陂g,深入一線幫助基層解決問題296個,有力地加快了項目進度。我委被評為突出貢獻單位,選送的工作典型案例被評為優秀案例。
針對去年“三民”活動市民提出的意見建議,農委黨委高度重視,從三個方面著手辦理好:一是對全部意見建設進行分類整理,落實到責任處室,提出具體辦理意見,201條有效意見建議全部按期辦結。二是對重點意見建議進行科學分析,及時納入今年工作思路和重點目標,加以推進。如,針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建議,研究出臺了《關于實施現代農業十大工程的意見》。三是對目前尚不具備條件的意見建議,深入開展調研,借鑒先進地區經驗,提出可行的解決思路,形成調研報告30余篇,為落實意見建議奠定良好基礎。
雖然我們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生產進入高成本階段,現代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還不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一家一戶的土地經營高分散狀態尚未根本改變,市場競爭能力依然較弱,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依然較高,面對數量龐大的農戶,監管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四是農村改革創新力度有待加大,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尚未建立;五是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的任務仍然艱巨。
2014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認真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扎實做好各項工作。一是堅定不移地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完善健全源頭治理、過程監管、事后追溯的全程監管機制,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二是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民增收致富。大力實施現代農業十大工程,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收,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三是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村改革創新。大力發展農業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和企業經營,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步伐,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四是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田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美麗青島建設。五是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落實全域統籌戰略,積極推動農村金融改革、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等,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
上一篇: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