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大學生創業良好生態環境 ——專訪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紀敏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李莉莉
????本次“海鷗行動計劃”中,提出通過實施創業載體建設“搖籃”行動、創業精英選拔“育苗”行動、創業資金支撐“天使”行動、創業培訓教育“勵智”行動、創業導師牽手“領航”行動、創業實踐“互聯網+”行動、創業生態優化“筑夢”行動等一系列創業幫扶行動,有的放矢地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濃厚的創業氛圍。在目標設定上,考慮到我市大學生創業活躍度和“政能量”等其他綜合因素,提出利用三年的時間,培養3萬名大學生創客,打造50個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扶持1.5萬名以上大學生創業者,通過創業帶動實現就業達到7.5萬人以上。
????昨天,青島市人社局與青島日報/青報網聯合啟動實施“海鷗行動計劃”,重點面向我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學生、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和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開展全方位的創業引領活動,激勵、推動和幫扶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圍繞該行動計劃以及全市大學生創業的現狀,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專訪了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紀敏。
????記者:紀局長,這次我市啟動“海鷗行動計劃”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紀局長:今年,中央提出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發展新引擎,迅速在全社會掀起了創新創業的熱潮。6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觀摩會議,會上提出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的“三創”戰略。本次啟動的“海鷗行動計劃”,是市人社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三創”行動部署的實際舉措之一,主要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克服創新創業困難、發揮創新創業優勢,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為全市打造“創業之都”培養一批“尖頭兵”。
????記者:據了解,我市最早一批被國務院授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在全國最早形成了對大學生等各類群體的創業扶持模式,這次“海鷗行動計劃”的實施與以往的創業扶持模式有什么不同?
????紀局長:我市的創業扶持工作在全國起步較早,尤其是在扶持大學生創業方面,經過多年來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比方說,我們在全國率先構筑起了“一條龍”創業孵化、“一體化”創業實訓、“一站式”就業辦理、“一網通”信息服務、“一家人”交流發展等六大平臺,率先建成了發揮龍頭引領作用的青島創業大學,率先實現了大學生創業率的大幅提升,從2008年的0.3%提高到了目前的6%。
????這次“海鷗行動計劃”既有對以往創業經驗的繼承,也有對以上創業模式的突破,主要是堅持了問題導向,根據大學生創業者全生命周期的各項需求,科學的梳理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創業鏈條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和行動計劃。
????在本次“海鷗行動計劃”中,提出通過實施創業載體建設“搖籃”行動、創業精英選拔“育苗”行動、創業資金支撐“天使”行動、創業培訓教育“勵智”行動、創業導師牽手“領航”行動、創業實踐“互聯網+”行動、創業生態優化“筑夢”行動等一系列創業幫扶行動,有的放矢地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濃厚的創業氛圍。在目標設定上,考慮到我市大學生創業活躍度和“政能量”等其他綜合因素,提出利用三年的時間,培養3萬名大學生創客,打造50個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扶持1.5萬名以上大學生創業者,通過創業帶動實現就業達到7.5萬人以上。
????記者:除了扶持大學生創業,我市人社部門在落實“三創”戰略方面還將采取哪些務實舉措?
????紀局長:近期,國務院連續召開常務會議,部署了降低門檻、為創新創業提供人才保障、想方設法幫助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新的任務。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要讓“想創業的人創新業、正創業的人創好業、善創業的人創大業”。這都給人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落實好這些新精神、新要求,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求,我們起草了 《關于實施大眾創業工程打造創業之都的若干意見》,目前正處于部門會簽階段,預計近期就會公布實施。下一步,重點是圍繞服務全市“三創”戰略推進,搭建“四大創業平臺”,實施“六項創業計劃”,提供“兩大創業支撐”。
????“四大創業平臺”,主要是搭建完善創業政策、創業載體、創業投融資和創業服務等四個平臺。擴大創業補貼范圍,大幅度提高創業補貼標準;鼓勵各區市、高等院校、企業、社會組織和街道(鎮)、社區,新建或改建一批創業孵化基地 (園區);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政府給予一定貼息,創建青島市大眾創業投資基金;定期舉辦市級大眾創業競賽,強化創業培訓,創建青島創業云平臺等等。“六項創業計劃”,主要是實施草根創業計劃、萬名大學生聚青創業計劃、科研人員創業計劃、高端創業計劃、全城創客計劃、農民致富創業計劃等六個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休學創業大學生、職業院校畢業生、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農民、海外高層次人才等各類人群來青創業、在青創業,幫助他們成功創業。“兩大創業支撐”,主要是人才支撐和保障支撐。進一步整合人才服務資源,完善“青島人才中心”運行管理機制,積極探索“互聯網+人才”服務,打造個性化、精細化、全過程的人才服務鏈條;積極圍繞我市藍色、高端、新興產業需求,創新開展各類引才活動,不斷優化全市人才結構;探討社會保險降費空間;為創業者提供用工指導,幫助初創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