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天氣 青島掛號 違章查詢  青島新聞網 > 新聞中心> 時政類 > 正文

五村聯防民兵筑起銅墻鐵壁

來源:青島日報 作者:劉成龍 2015-08-04 12:41:24 字號:A- A+

五村聯防民兵筑起銅墻鐵壁

■民兵在造地雷。

  5月27日,青島日報/青報網“重走青島抗日戰場”報道組一行前往平度市大澤山鎮高家村,在參觀平度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同時,聆聽當地檔案、文史等方面的專家和村里老人的講述,共同緬懷高家民兵聯防在烽火抗戰歲月里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民兵聯防:一村有情況,五村齊響應

  高家村位于大澤山主峰北峰頂西南坡下,淄陽河兩條支流從村莊的東西兩側流經,然后在村北匯合。

  沿著曲折蜿蜒的道路行駛兩個多小時,上午9時40分,記者從市區來到了高家村。村莊東南方向,籌建于1995年的平度抗日戰爭紀念館靜靜矗立,仿佛在向游客娓娓訴說著那段從未塵封的歲月。

  “雖身處盛世仍不能忘記國恥!”原平度市文化館館長陳傳渝拄著拐杖,指引一行人來到紀念碑前,他說,紀念館的前身是大澤山區高家民兵聯防抗日斗爭史展室,始建于1968年,這里曾接待過多個國家外賓,其中包括越南、老撾、巴基斯坦等7個國家的首腦。

  漫步在紀念館里,陳傳渝的講解引來無數游客的駐足傾聽。“1941年初,為了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反掃蕩、反蠶食、反清鄉,保衛大澤山根據地,大澤山地區的高家、所里頭、韭園、北臺、南臺五個村成立了民兵聯防。”他說,當時,高家村的高祿云任總指揮,韭園村的周維緒任副總指揮,在八路軍西海軍分區和縣、區武委會領導下,英勇的民兵們與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斗爭。

  “民兵聯防成立后,一村有情況,五村齊響應。”在高祿云小兒子高永利的記憶里,他的父親曾不止一次自豪地跟他提起,民兵聯防的“威力”——所里頭、高家、韭園、南臺、北臺五個村子由南向北縱向排列,緊鄰的村子相隔不過兩公里,如銅墻鐵壁般拒日偽軍于抗日根據地大門之外,從未給敵人任何偷襲根據地的機會。

  “《地雷戰》影片開頭民兵敲響的報警鐘現實中真的存在?”采訪中,民兵如何傳遞敵人進犯消息是報道組一行頗為關心的問題。臨近中午,在曾擔任高家村民兵的高升建的指引下,大家從紀念館出發,沿著崎嶇的羊腸小道登上高家村東南方向的青山。

  由于青山地勢陡峭,一行人經過20多分鐘攀爬才到達山頂。在翠柳掩映的巖石旁,一口銹跡斑斑的鐵鐘默默不語,靜靜守護著淄陽河流經的村莊和人們。站在青山頂北望,記者發現,遠看旋口、尹家、北臺等村,俯視高家村及村外東西兩條通道,確是一處位置極佳的民兵反掃蕩哨所。

  “當、當、當”……就在此間,高升建用石塊敲響了報警鐘,清脆的鐘聲隨即在山谷間的村落上空久久回蕩。“聽打過鬼子的老民兵曾說,戰爭年代,民兵發現日軍來犯,就會來到這里敲鐘報警,民兵準備戰斗,群眾立即轉移。”高升建說,而那時,民兵上山報警都是小跑,最慢也不過10分鐘。

  名揚膠東:40多種地雷和布雷技術,讓侵略者寸步難行

  “進了大澤山,把命交給天”,這是日偽軍踏上民兵聯防土地后發出的哀嘆。

  “民兵們就地取材,發明的石雷讓敵人聞風喪膽。”原平度黨史研究室主任劉玉正說,也正基于此,“石雷之鄉”名揚膠東,聲震齊魯。

  高家民兵聯防成立后,在當年春天便與日偽軍進行了第一次交鋒。劉玉正說,得知日軍將要進山掃蕩的消息,民兵們在高家村西岔道口、韭園村西蛤蟆灣埋設了3顆地雷,炸死炸傷3名日軍。

  “地雷爆炸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民兵的士氣,地雷的使用迅速在大澤山地區推廣開來。”劉玉正說,由于供應的鐵雷很少,民兵們就用土法壓鑄雷殼,自制炸藥,安裝地雷打擊敵人。后來,日軍加強對交通要道的封鎖,并在掃蕩中大量使用探雷器,這讓民兵們猝不及防。

  “沒有生鐵,我們用石頭代替嘛!”堪稱能工巧匠的高家村人高方和跟漫山遍野的花崗巖石打了幾十年交道,練就了一手嫻熟的開山劈石、鏨磨鐫刻的技藝,也正是他的這句話提醒了大家——造石雷!

  石頭爆炸后碎片多、殺傷力大、探雷器掃描不到……諸多的優點,讓民兵們感到興奮鼓舞。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反復試驗,高方和發明制造的第一個石雷爆炸成功。隨后,各村民兵進行改進,掀起了制造石雷的熱潮。

  父親高祿云談首場石雷戰時臉上露出的激動神情高永利記憶猶新。“那場仗打得解恨!”高永利說,當時,有300多名日偽軍到高家村掃蕩,民兵們在敵人必經的高家村西北河灘布下石雷陣,敵人的探雷器因遇到“克星”而損失慘重,“進入雷區后,隨著陣陣‘轟隆’聲,日偽軍被炸得抱頭鼠竄、血肉橫飛,最終50多人被炸死炸傷。”

  石雷成功應用于戰斗,激發了民兵們發明創造和與敵人周旋到底的決心。“抗戰歲月里,民兵們研發各種雷的活動從來沒有停止。”高家村書記高文祥說,在老民兵的講述里,在那片貧瘠但卻充滿斗爭精神的土地上,先后有石雷、水雷、踏雷、絆雷、子母雷、膠皮雷、竹霄雷、草人雷等40多種地雷和布雷技術問世,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讓日本侵略者寸步難行。

  銅墻鐵壁:民兵聯防涌出爆炸英雄等46名,作戰600多次,殲敵700余人

  “銅墻鐵壁”是八路軍膠東軍區給予高家民兵聯防最為“傳神”的褒獎。

  87歲的周維香老人不曾忘記,她生活的村莊、當年被敵人稱為“八路窩”的高家村遭受了太多的侵略和欺辱。“高家村曾是膠東軍區機關駐地,許世友、譚震林等主要領導都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周維香說,也正因此,日偽軍對這里進行瘋狂掃蕩,最多時,一個月曾三次在高家村放火燒毀房屋。

  作為高家民兵聯防組織中的一員,周維香老人說,他們從沒有屈服,在烽煙戰火中,他們通過不懈抗爭成功守住了自己的家園,確保了大澤山根據地和膠東軍區黨委機關的萬無一失。

  誠然,對于高家民兵聯防來說,“銅墻鐵壁”四個字實至名歸。在平度抗日戰爭紀念館,解說人員用一組數字向大家展示了高家民兵聯防的累累“戰果”——抗日戰爭時期,高家民兵聯防涌現出爆炸英雄等英模人物46名,民兵們與敵作戰600多次,殲敵700余人,繳獲槍支769支,戰馬7匹,子彈10000余發,割敵電線1300余斤。

  “當年,日軍曾在北石山上用日文寫下‘這里有反對者’的標語,警示同伙‘小心地雷’。”陳傳渝告訴記者,縱然如此,陷入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的日本侵略者還是嘗到了自釀的苦果。“民兵們‘指揮’著敵人專門往地雷上碰,走在路上炸,下到河里炸,進村推門炸,揭開鍋鍋炸,就連抽屜和雞窩也炸,徹底把敵人嚇破了膽。”

  “變被動為主動,把埋雷待敵與送雷上門結合同樣是父親的得意之作。”站在紀念館展出的高家民兵聯防示意圖前,高永利講述了父親高祿云“讓地雷飛出去”的傳奇故事——有一次,花埠據點的日偽軍到高家村掃蕩,奪走了百姓們很多牲畜,高祿云得知后義憤填膺,當晚便召集民兵帶上地雷趕赴據點。趁著蒙蒙夜色,民兵們把牲畜牽走,然后在敵人訓練操場和沿途等地都埋上了地雷。第二天,敵人發現后立刻集合隊伍追趕,不料被炸了個人仰馬翻。

我要爆料 免責聲明 責任編輯:藍天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渠县| 达日县| 英德市| 扎兰屯市| 雷波县| 双流县| 元阳县| 竹北市| 南开区| 义乌市| 饶平县| 西城区| 洛浦县| 尖扎县| 洪雅县| 津市市| 安吉县| 额尔古纳市| 耒阳市| 肥城市| 延吉市| 泰来县| 永康市| 酒泉市| 麟游县| 龙门县| 东海县| 军事| 广汉市| 凤凰县| 宁安市| 汽车| 高密市| 和林格尔县| 乌鲁木齐市| 南溪县| 辽中县| 乃东县| 淮北市| 达孜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