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青島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前列,這個城市的商貿流通業亦是走在先行先試的前沿。
從2013年商務部確定在青島開展商品流通領域地方立法試點,歷經兩年時間,通過反復調研、修改、論證,制定出《青島市商品流通條例(草案)》,并通過了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按試點要求經市人大批準發布實施后,將成為國內首部地方商品流通法規,不僅實現了商品流通領域有法可依,而且與商務部正在調研起草的《商品流通法》先后啟動,為《商品流通法》和地方流通立法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絕非偶然
商貿流通行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市場,是改革開放最早的領域,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經過30多年的發展,新常態下遇到了一些發展瓶頸。如何提升商貿流通水平、規范流通市場,不僅關系經濟發展,也關系民生福祉,意義重大。
弄潮兒向潮頭立。青島先行先試,積極爭取國家商貿流通體制改革和發展綜合試點,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之一,重點做好“建立健全商貿流通法制體系”和“建設內外貿融合發展促進消費創新模式”兩方面工作,開啟地方流通立法試點工作。
在確定青島先行試點之后,國務院將《商品流通法》作為流通基本法列入年度立法計劃。
青島獲得地方流通立法試點資格絕非偶然。
早在1992年,青島與國內五個城市和深圳等五個經濟特區獲批試辦一至兩家中外合資或合作經營的零售企業,打破了零售商業領域外商投資的禁區。
2012年,青島創新提出以外貿標準辦內貿,積極推動內外貿融合發展。推動實施城市“菜籃子”工程國際標準提升計劃,借鑒內地向中國香港輸送鮮活農產品和出口歐盟水產品、美國禽類產品、日本肉雞等質量標準、供應模式和管理方式,建立標準化生產、現代化流通、網格化監管的新型鮮活農產品市場保障體系。青島還建成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在屠宰、批發、市場、超市、專賣店、集團消費單位等六大節點設立追溯終端。目前,整個追溯網絡已覆蓋全市375家單位,在這些商超購買肉菜商品可憑追溯小票對商品來源、流通渠道、質量情況等進行查詢溯源。
同時,建立“擴進口”與“促消費”相結合的政策運作機制,支持商貿企業建立進口商品供應配送中心,形成青島口岸進口商品集聚區,鼓勵商貿企業建立境外商品采購服務體系。
此外,青島市場體系日趨完善。“千萬平米”商務區建設和農貿市場公益化改革實現突破。市政府相繼出臺《關于建設“千萬平”總部商務區和特色商務區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我市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商務便民、利民、惠民力度不斷加大。
2015年8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青島與上海等國內9個城市成為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這已經是近年來青島市在內貿領域正在承擔的第六項試點工作。此前,青島還同時承接商品流通領域地方立法試點、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共同配送試點、現代農產品流通示范區試點和國家早餐示范工程試點。 兩年磨一劍
《條例(草案)》得到了來青調研的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陳福利的積極肯定:“青島在推進地方商貿流通立法方面,走在全國前沿,可謂先人一步,是試點中的試點,為國家商品流通基本法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
早在2013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親自率隊走訪商務部,積極爭取我市成為綜合試點城市。同年,市委市政府將“開展商品流通領域地方立法”納入《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意見》,市人大將《青島市商品流通條例》列入2014年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的重點推進項目。
市委領導專門對立法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深入推進國家商貿流通體制綜合改革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在“搞活”、“管好”、“特色”上深化細化,建立責任明確、依法高效的監管體系,創造具有青島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2014年,市政府第55次常務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市人大進一步將《青島市商品流通條例》列入2015年地方性法規完成項目。
2015年年初,市委將《條例》立法工作列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5年工作要點》和《2015年全市經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
7月29日,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條例(草案)》。市政府領導,要以地方立法試點為契機,結合自身優勢與特色,突出先行先試,促進我市商貿流通體制綜合改革和創新發展不斷取得突破。 開門立法
《條例(草案)》也是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的結果。
市商務局積極嘗試引入專家立法,聘請我國商貿流通業資深專家由全國重點高校有關教授執筆起草,全程參與立法調研和起草工作。
截至目前,整個立法工作先后開展了12場專題調研和研討活動,市商務局還多次向商務部、省商務廳匯報有關情況,得到了商務部和省商務廳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條例(草案)》已經進行了面向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市政協委員、區(市)政府、黨外民主人士、專家、行業協會、企業、法律界人士等多個層面的8輪意見征詢。
法律界人士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意見。一是增強商業設施規劃的剛性。將商品流通設施規劃作為專項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保證社區居民生活必備的商品流通設施的配置,支持公益性商品流通設施建設。二是確保商品流通安全。商品經營者要建立采購、儲存、運輸、銷售等管理制度,確保商品質量安全;商品流通開辦者要建立交易安全保障機制;商品流通監管部門要建立商品流通追溯體系和商品儲備制度。
市政府相關部門建議,突出立法的前瞻性、創新性和突破性。一要與商務部保持密切溝通,準確領會國家立法宗旨和要求。二要立足實際,突出青島特色。通過立法既要有效解決當前地方商品流通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引導促進商品流通創新發展,為國家立法提供參考。
黨外人士建議,應就市場、商品流通出現異常時的應急處置作出更為詳細的規定。同時,增加對網絡平臺上小微商品流通從業者的引導和管理規定。
專家建議,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權限邊界,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明確政府服務管理的職能定位,強化公共服務、市場監管、行政執法、保障公平等職責,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青島市商業聯合會建議,對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配建問題,要統籌考慮社區規劃指標、人口密度、區域配套、服務半徑等因素,靈活組織實施,以方便居民生活。
有市民建議規范市場交易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尤其從產品質量保證、打擊假冒偽劣的侵權行為、建立商業信譽評價體系、消費者投訴處理等環節,條例予以探索和嘗試。
對于社會各界的積極建言獻策,市商務局及時將合理化建議補充到草案文件稿中,使得《條例(草案)》不斷得到完善。 試點創新多
市商務局創新工作方式,積極尋標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先后赴上海、杭州、深圳等先進城市學習調研;同時,積極對標紐約曼哈頓、巴黎拉德芳斯新區、東京新宿等發達國家中央商務區、商貿區建設,學習借鑒日本 《大規模零售店地區選定法》、美國《統一商法典》、法國《大型零售店鋪立地法》等成熟法條和國際標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的很多先進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市商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舉例說,國外冷鏈物流非常發達,農產品從田間采摘之后,現場加工成凈菜,通過全流程冷鏈物流到達餐桌,損耗率只有5%,而目前國內的蔬菜損耗率高達20%。《條例(草案)》專門對冷鏈物流進行了引導性規定,鼓勵城市配送車輛實行統一標識管理制度,實施運輸、倉儲、分揀、加工、配送標準化。
翻閱《條例(草案)》會發現,創新無處不在。
《條例》對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管、商務等涉及商貿流通的主要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進行了規范界定,進一步明確了各自職責,以求從根本上解決職責交叉、界限不清的問題。
《條例》在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商品市場開辦者應當建立市場經營管理制度和交易安全保障機制,完善交易規則和設施系統,維護正常交易秩序;商品市場開辦者在特定情況下對消費者的損害要承擔相應責任;商品流通經營活動造成環境危害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治理或者承擔治理費用等等。
另外,《條例》對一般商品交易市場、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期貨交易市場等不同業態規定了實施分類監管的條文,以有效防范市場風險;對一些特殊行業或業態,如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典當、拍賣、融資租賃等制定了基本管理規則,以防范非法跨界經營等,這些規定有利于解決當前群眾關心的社會焦點、熱點問題。
《條例(草案)》還指出了流通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專設“商品流通創新保障”一章,其中對電子商務的引導性規定就多達三條,以期促進傳統商業與“互聯網+”融合。同時,對連鎖經營等商品流通新領域發展,以及提供人才培養、信用體系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公共服務事項中的作用作了引導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