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關嶺自治縣在花江、頂云、永寧3個鄉(鎮、街道)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分別建3個安置點,共搬遷了1402戶6104人,項目總投資到位資金9670.6萬元,項目總完成投資25326.48萬元。如今搬進新居的群眾生活過得怎么樣?還有多少村民需要易地扶貧搬遷?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1月21日上午,記者在關嶺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副局長李偉的陪同下來到花江鎮扶貧生態移民安置小區。
????“搬到鎮上來,吃水不發愁,娃娃上學也方便。”走進花江鎮扶貧生態移民安置小區,記者遇到正回家來的移民謝興敏,今年已58歲的謝興敏看上去頭發已有些花白,他告訴記者,他們家是在2013年搬遷到鎮上來住的,他原是花江鎮曾家灣村村民。
????“以前住的地方吃水太困難,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去取水完全靠馬馱。”謝興敏說,經濟來源就靠種植包谷和養豬,現在,在鎮上打零工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孫子就在鎮上上學。
????移民劉俊原是花江鎮源半坡村村民,也是在2013年搬進移民安置小區的,記者參觀了他的新家,100平方米的房屋收拾得干干凈凈,屋里家具電器一應俱全。劉俊告訴記者,搬遷到鎮上生活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家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變。
????花江鎮黨委副書記何雄為記者介紹,為了讓安置點村民離開土地還有事干,政府采取免費培訓方式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積極支持他們就近轉移就業或創業。目前已開展廚師、電工、婦女刺繡等各項技能培訓12期,200多人接受了培訓。
????離開花江鎮,記者來到頂云街道辦事處勝利村坡嘎組。目前該組有134戶人家,通往組里的路是一條崎嶇的小路,勉強容得下一輛小車駛過,車子爬到半山坡停了下來,只見村民們的房屋靠山而建。記者采訪了解到,坡嘎組曾發生過山體滑坡,為了村民安全,政府已動員村民易地扶貧搬遷,目前,坡嘎組安置點正在選址。
????離開祖輩生活的地方,村民是否愿意搬遷?村民劉紅告訴記者,他非常愿意搬遷,因為擔心出現自然災害,去年,他就把家搬到山下,自己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住。
????易地扶貧搬遷,村民向哪里搬?怎么搬?搬遷后怎么發展?
????記者從關嶺相關部門了解到,易地扶貧搬遷首先是引導、鼓勵、支持貧困戶優先向頂云新區、各鄉鎮中心村和園區搬遷。二是堅持政府、融資平臺、銀行、農戶四位一體戰略,做到統一規劃、統一承貸、統一建設。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的原則,優先搬遷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三是村民易地扶貧搬遷后原來的田地、山林使用權不變,同時支持他們就近轉移就業和創業,享受扶貧的相關扶持政策,以確保村民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2015年,在頂云新城區下良寨建1個安置點,搬遷規模為200戶800人,目前主體工程即將完工,預計在今年6月就可建成搬遷入住;今年,該縣擬將易地扶貧搬遷八德、崗烏、板貴、斷橋、花江、新鋪等8個鄉(鎮、街道)12個村24個組737戶3144人,建10個安置點。
????(安順日報: 李雋)
上一篇:保定市考察團到安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