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圍繞構建“截污納管、雨污分流、廠網協調、泄洪順暢”的大排水體系目標,不斷推進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及升級改造工程,污水收集系統、處理系統和監管系統全面完善,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穩定在95%以上,連續多年在全國三十六個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情況考核中名列前三。僅2015年一年就處理污水5.24億立方米,減排COD(化學需氧量)26.7萬噸。
????污水處理排放一級A標準全國最高 青島的污水處理工作在全國起步較早,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已開展相關實踐。1993年,海泊河污水處理廠(8萬立方米/日)建成運行后,青島的污水處理廠建設更是邁入了快速發展期。據統計,從1993年起,全市相繼建成投產2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基本完成了污水處理網絡構筑,提前實現了“一縣一廠”的目標。
????數量有了,品質更要提高。2010年起,按照國家有關要求,青島第一時間啟動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按照一級A標準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工藝調整。一級A標準是我國污水排放的最高標準,可以滿足水源地排放要求。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市絕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已經達到一級A達標排放,有力地保證了膠州灣的水環境。
????為確保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質量,市城市管理局不斷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制定出臺 《青島市城市排水條例》,全面實行城市污水處理特許經營許可;積極推進排水依法行政進程,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及維護進一步進行規范,實現行業規范化、有序化管理;立足行政許可、排水養護、污水處理廠監管等節點,逐步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制定出臺 《青島市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辦法》《市內四區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實施細則》《排水行業考核評估標準》等文件,建立完善“統一管理和監控”的排水管理體系;完善運行監控、水質監測、污泥處置監管手段,建立完善視頻監控和在線監測系統,與相關部門聯網,為實時監督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達標排放提供保障。
????排水管網完善助污水全收全處理
????高標準的污水處理廠離不開完善的排水管道。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作為從建置之初就對排水進行規劃的城市,多年來,青島高度重視排水管網建設,為城市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市建成排水管網9980公里(污水管網4754公里、雨水管網4505公里,合流管網721公里)、排水泵站76座(污水泵站68座、雨水泵站8座),總提升能力為21立方米/秒,實現了排水主干管基本貫通、支管網基本完善。
????同時,青島又著眼源頭,狠抓污染點源治理,開展了主城區海泊河、李村河、樓山河、團島、麥島五大流域截污工程和海泊河、李村河、樓山河三條主要過城河道綜合治理以及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通過科學的整治,幾條過城河道重現水清岸綠美景,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綠色運營將污染轉變成能源
????今年,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將在青島召開現場會,對青島排水行業綠色循環運營建設經驗進行推廣。
????據了解,我市的污水處理廠污泥消化穩定處理、沼氣發電、余熱回收利用一直居于全國領先水平。為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泥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節能減排工作落到實處,我市團島、麥島、海泊河等污水處理廠致力于厭氧消化的研究實踐,通過降解有機質實現污泥生產量的減少,同時將產生的沼氣用于沼氣鍋爐給廠區工藝和生活供熱,剩余沼氣用來發電供應設備運轉,從而達到變廢為寶、綠色循環運營的目的。
????污泥、沼氣、余熱的合理處置與綜合利用,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都很顯著。以麥島污水處理廠為例,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通過厭氧消化工藝進行減量、穩定和無害處理,實現污泥減量近40%,大大節省了污泥運輸和后續的處置費用;厭氧消化年產沼氣約六百萬立方米,其中65%的沼氣用于熱電聯產,通過發電機和余熱鍋爐進行電能生產和余熱回收,產生的電能供廠區生產自用,全廠電耗50%都來自沼氣發電,全年沼氣發電量為七百多萬千瓦時,以青島市居民每戶年均用電量1200度計算,相當于6000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量。其余沼氣則通過燃氣鍋爐進行熱能生產,供消化工藝自身加熱和廠區職工淋浴、冬季供暖等生活使用,每年相當于節約天然氣二百多萬立方米。該廠自投產運行以來,在工藝運行方面從未購買過燃料。六年多來,麥島廠通過沼氣發電,減少碳粉塵排放16255.2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8387.51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1792.86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896.43噸,環境效益極為可觀。
????憑借在保護海域環境和節能減排方面的突出貢獻,青島市的污水處理系統榮獲了山東省排水行業第一例人居環境范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