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8月22日訊 (記者 張萍)8月19日,首個“中國醫師節”當日,青島市田少奇、田藍天、張道敬三位援黔醫生獲貴州省“援黔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特殊貢獻獎”。2017年5月-9月,按國家衛計委、山東省及青島市衛計委的工作安排以及青大附院選派,田少奇赴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醫院對口幫扶。
援黔特殊貢獻獎獲得者田少奇博士。
感動于老百姓對醫生治病的渴望
初到貴州時,潮濕多雨的氣候與山林相間的地理環境差異曾一度讓這位土生土長的山東漢子很不適應,但當地西秀區人民醫院領導班子的熱情好客以及求賢若渴的真情深深感染了這位曾經接受過中西方醫學教育的醫學博士。在經歷了短暫而艱難的生理與心理調整后,田少奇博士迅速投入到臨床一線,并多次深入貧困山區進行義診、會診與貧困幫扶調研。
貴州地處祖國西南山區,地區發展極不平衡,貧困差距較大,老百姓醫病治病觀念相對落后,加之山間多小路或無路,求醫治病困難,山區有大量的復雜疑難危重關節疾患病例,好多老百姓常年臥床不起或拖著殘疾、嚴重變形的肢體艱難行走。山區老百姓見到醫生后那種渴望迫切得到救治的眼神、那種見到醫生如同見到救星般的場景讓這位青大附院第一批援黔醫療隊長多次留下眼淚,在內心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田少奇博士暗下決心一定要在自己整個援黔期間運用畢生所學為盡量多的有關節疾患的病人解除痛苦,還百姓以健康,還家庭以應有的幸福。
田少奇博士援黔期間于西秀區人民醫院組建成立安順市首個關節外科特色專科。
關節微創送健康填補當地技術空白
田少奇博士調研結束回到西秀區人民醫院后給醫院領導作了工作匯報與工作計劃報告,得到了張宇院長以及醫院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幫扶科室曾國波主任的大力配合。在西秀區人民醫院幫扶期間,有序開展了大量工作,拓展了幫扶科室的業務范圍,開展了多項安順市及西秀區人民醫院的新技術、新項目。
其中,微創關節鏡技術、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不同入路的髖關節置換手術填補了西秀區人民醫院的技術空白;微創膝關節單髁置換技術填補了安順市的技術空白,該技術在貴州省亦開展極少。在科室內開展了數十例嚴重膝內翻畸形、膝外翻畸形以及僵硬膝、強直膝的人工關節置換術、強直性脊柱炎強直髖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以及合并多系統內科疾病的高齡患者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幫扶期間門診診療628人次、急診診療102人次、開展手術160余例、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125次、開展新項目新技術10項、健康查體186人次、義診182人次。
此外,田少奇博士大膽進行科室管理,并與醫院積極協調統籌安排科室醫護人員分批次到省內外醫院進修學習,努力提高科室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為科室的長期發展儲備了后備人才。同時,在西秀區人民醫院組建成立了安順市首個“關節外科特色專科”,造福了當地人民,圓滿完成了對口幫扶任務,被當地衛計委評為“優秀衛生援黔專家”、“優秀援黔專家先進個人”,所帶領的援黔團隊獲得貴州省“2017年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工作優秀個人”,青大附院獲得“2017年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工作優秀集體”等榮譽稱號。
田少奇博士援黔期間開展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田少奇博士帶領的幫扶團隊在各個專業成果豐碩。據統計,幫扶團隊開展院級培訓15場、科內培訓50場、帶教查房190次,培訓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000人次;診治門診患者1349人次、收入院300余人次、開展各類手術160余例;義診1200余人次;救治危重癥患者會診416例;開展了微創膝關節單髁置換技術等填補安順市或西秀區技術空白的醫療項目10例。
同時,結合醫院學科、專科發展需求,協助醫院成立安順市首個關節外科特色專科、組建了規范化重癥監護室,對急診室功能區劃進行科學調整、協助引進和運用64排螺旋CT以及西門子1.5T磁共振,醫院相關學科建設與規劃日臻完善,人才梯隊培養趨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