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8月2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王瀟 王彬)生活垃圾的分類方法逐一展示,垃圾分類處理的流程圖一目了然,還有各種可回收垃圾的樣品擺放在展柜里,對參觀者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
8月2日上午,位于巨峰路與南嶗路交界處的李滄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全面開放,標志著李滄區首個垃圾分類宣傳教育中心正式啟用運行。至此,市民們有了一個學習垃圾分類的好去處。
“寓教于樂”培養孩子垃圾分類意識
“小朋友們,垃圾分類不僅能保護我們的環境,更能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能實現全社會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開啟垃圾分類之旅吧……”
8月2日上午,在李滄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垃圾分類講師正帶領著來自徐水路小學的40余名學生和家長,一邊參觀一邊游戲,在娛樂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當天,李滄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正式啟用。
當天,宣教中心的講師生動地為孩子們講解了垃圾分類知識,帶領孩子們一起觀看垃圾分類宣傳視頻,并通過小游戲進一步鞏固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積極踴躍地參與,主動回答問題,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寓教于樂的互動體驗,能夠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孩子們的垃圾分類意識。”帶著兒子來參觀的吳女士連聲稱贊宣教中心的各個細節,她告訴記者,李滄區開始推廣垃圾分類以后,家里的小孩經常詢問某些垃圾屬于什么種類,有時候她也拿不準。“現在有了宣教中心,不僅能學會垃圾分類的知識,遇到不懂的,還可以過來咨詢和鞏固”。
垃圾分類學習、體驗兩不誤
據了解,李滄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是一個集知識性、趣味性及互動性于一體的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包括室外體驗區和室內學習區。室內學習區的區域劃分十分明確,采用了不同的顏色展板來展示垃圾分類的現狀、分類方式、分類意義等內容,展板下面還放置了展柜,向市民展示可回收物的再生利用過程以及小朋友們用廢舊物制作的手工藝品。
室外體驗區安裝了智能垃圾分類箱,市民可以在機器上進行投遞,真正體驗到垃圾分類只是舉手之間的事情。
通過這種學習區和體驗區結合貫通的方式,可以提高市民垃圾分類意識,讓廣大市民更加便捷直觀地了解生活垃圾應該如何處置,引導公眾參與到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活動中去。
學習垃圾分類,團體可預約
據了解,李滄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開放時間為每周一、三、五及周六、周日上午9點至11點,下午1點30分至5點。10人以上團體參觀需提前進行預約,預約電話為87639616。
李滄區城市管理局環衛科工作人員孫楠向記者介紹,未來,李滄區立足將宣教中心打造成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參觀培訓場所。李滄區城市管理局也將繼續通過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促進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李滄垃圾分類覆蓋居民15萬戶
據了解,目前,李滄區已通過設置分類垃圾桶和分類標志牌的方式,引導居民進行分類投放,完成覆蓋居民15萬戶,計劃年底前實現全區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設施基本全覆蓋。同時積極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大力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引導市民參與垃圾分類行動。
下一步,李滄區將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同時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附:青島市垃圾分類標準
青島市居民區采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
可回收物包括廢紙類、廢塑料類、廢金屬類、廢織物類、廢玻璃類等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廢棄物,需投放在藍色垃圾桶中;
有害垃圾包括鉛蓄電池、過期藥品等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害的垃圾,需投放在紅色垃圾桶中;
廚余垃圾主要是指家庭生活中丟棄的果蔬、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等,需投放在綠色垃圾桶中。
其他垃圾包括破舊陶瓷、塵土、一次性餐具等上述未提到的難以回收的所有垃圾,需投放在灰色垃圾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