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13日訊 在中國傳統佳節來臨之際,青島市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多學科融合的“STEM+”傳統文化探究之旅。
探究月相變化,了解科學奧秘
月亮為什么會有陰晴圓缺的變化?潮汐是怎樣形成的?月球與人類有什么密切關系?……帶著這些問題,孩子們查閱資料,交流分享,共同探究。
詩詞歌賦比拼,音樂繪畫共融
古往今來,月亮一直都被賦予很豐富的文化意象。孩子們積累詩詞歌賦,飛花令pk,繪制思維導圖,展示出活潑生動的悅動課堂。
親手制作月餅,感受傳統魅力
利用綜合實踐課,孩子們在老師、家長代表的指導下,了解中秋來歷、感受傳統習俗,稱量物品質量、動腦設計圖案、親自制作月餅。
編程卡通游戲,設計3D月餅
社團學生開動腦筋,用scarth設計出生動的小兔吃月餅的游戲, 3D社團的孩子們則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逼真的月餅模型。
熒光月餅來show,海洋生物同慶
你見過熒光月餅么?在海洋課上,孩子們在專家的引領下,探究中秋源,了解生物特性,親手制作海洋生物熒光月餅,稱量、攪拌、創意設計,與海洋生物共慶中秋佳節。
基于多學科融合的“STEM+”傳統文化之旅,改變了課堂的形態,促進了孩子們多種能力的提升,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在探究中、在體驗中、在悅動中接受了一次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