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17日訊(記者 孫志文)12月14日,一場特殊的路演在北京微軟總部上演。
路演的主角是來自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精創營的8家企業,臺下坐著的,則是BKAM、英諾天使基金、星瀚資本、Plug and Play、中科創星、金瓴創投、美國中經合集團、復奇投資、國鵬資本、嘉富誠資本、創金資本等北京11家知名投資機構的相關負責人。本次路演,11位評委看好了精創營推選的4個項目,這4個項目將有望沖擊微軟加速器決賽。
在互聯網的“下半場”,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關系將不存在所謂的對立,或者是顛覆,兩者之間的關系將轉變成融合和競合,互聯網產業與傳統產業將沒有界限。產業互聯網時代,山東如何發揮優勢爭取到最多的資源,將直接影響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所以,這兩年,山東省以及各地市的主要負責人,頻頻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推介政策、招商引資。
然而,相對于政府的招商、推介,由園區組織的企業路演,更能反映一個地區產業的發展水平,針對性更強。以上述8家企業為例,在路演之前,已經通過了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組織的為期6周的技術、市場輔導及產業對接,企業愿景、目標等相對成熟,換句話說,獲得資本青睞的機會更大。
作為本次精創營的發起方,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提出和推進了“企創協同”的模式:大企業提供場景具體需求,由創新企業在產業平臺和技術平臺之上輔以導師貼身輔導最終完成基于場景需求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實現大企業的需求有效落地。
通過多方努力,“企創協同”模式的成果已初步顯現——在精創營的助推下,山東特檢院與廣州中科云計算兩家精創營企業已進入深度合作溝通階段,做為具有國企背景的傳統檢測企業,山東特檢自身不具備技術實施能力,與中科云合作后將推出能大量節省人工成本的特種設備數字化自動檢測平臺并進一步研發基于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的特種設備傳感器,實現進口替代,沖擊新的行業標準。
同時創新企業也順利實現第二曲線升級——中科云從原來的項目外包型公司轉變為開發具有行業穿透力的專業產品研發型企業,并有機會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實現了商業模式跨越。精創營特邀微軟云高級架構師王健先生帶來了關于微軟云在IOT領域的技術應用,并結合不同場景可提供的云服務能力。
如此精準的對接,實現了多方共贏。
實際上,本著為企業賦能的目標,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自誕生之日起,便定位為“數字經濟企業聚集地”,從青島和山東本地的產業基礎出發,在產業互聯網大背景下,打造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目前,園區已入駐數字經濟企業達到50家。截至2019年10月底,創新區的主營業務收入超過40億元。
而就在不久前,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還獲評了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試點)。這份殊榮,或許就是對這個正在崛起的數字經濟高地最有力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