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居家學習,來看看青島這些名校是怎么做的!
居家教學有其局限性和不完美之處,我們不能用課堂教學的標準來衡量它;但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它提升了老師的教學能力,打開了老師的教育思路,是推動教育改革、對接“未來教育”的一次“練兵”——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沐源
自2月17日“線上開學”以來,島城義務教育學段的孩子們已經居家學習一個多月了。從最初的陌生、分歧,到逐漸適應、協作,再到不斷完善、創新,這段“非常時期”的教學經歷,注定給師生和家長留下深刻回響。
在市南區教育工作者看來,居家學習不等于在線學習,更不是課堂教學的“復制”,老師需要巧妙做好“加減法”,讓居家學習與相應的環境條件“適配”、與孩子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需求“適切”。“這對市南區教育系統來說是一場考試、一次練兵。”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軼強說,一夜之間,老師們的教育理念、教育境界、教學行為、方式方法一把“端”到家長和社會面前,優勢和不足統統展露在“放大鏡”下,供大家評判。那么,“放大鏡”下的市南教育交出了怎樣的“答卷”?跟隨記者來看一看。
及早“備考”每校都有個性化方案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在正式“開考”以前,市南區“備考”突出一個“早”字——早研判、早部署、早行動。
1月底,市南區教體局就依據上級相關要求,在綜合研判區域師資、信息技術條件、學生家庭環境等多方信息的基礎上,制定了《市南區延遲開學居家學習工作方案》。各初中小學從校情、學情、師情出發研究制定了“一校一案”,各學校都做到了“六有”,即有具體的實施方案、有穩定的網絡學習平臺、有干部包干跟進、有家校溝通路徑、有調研數據支撐、有問題改進策略。
在各校的個性化“備考”方案中,市南區實驗小學開展了四個系列在線培訓,通過“居家學習網絡操作及視頻制作”“居家學習班級組織”“居家學習學科教學”“居家學習一日作息”四項培訓,逐個攻克居家學習的難關。新昌路小學在居家學習期間學生管理新路徑上進行了有益探索,每個班級都成立了6至7個“學生發展聯盟”,通過生生互動促進深度學習,老師們也分別深入到“學生發展聯盟”中,做到精準施教,個別指導。青島二十四中編寫了《空中課堂教師授課實操手冊》《空中課堂三階測試方案》,組建學生志愿者團隊,由各班電腦小高手為老師提供技術幫助、提出意見和建議,在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需求,及時調整優化空中課堂教學方案。
居家教學畢竟不同于課堂教學,它需要突出“居家學習”“網絡教學”“自主自律”三大特點。為了讓每位教師以專業的態度和水準駕馭嶄新的課堂,2月4日至5日,市南區全面開展了居家教學網絡研訓工作,全區初中、小學、學前2700余名教師參與其中。各學科教研員部署了居家學習期間的教學進度,講解了學習任務單編寫原則及使用要求,明確了視頻錄制的內容和要求,介紹了各類資源收集等工作內容和要求,為老師們科學落實居家教學的具體任務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從區域到學校,從教研員到教師,各層級協同“備考”,提前培訓、提前研磨、提前錄課,提前把關、提前上傳、提前試壓、提前演練,為2月17日居家學習的順利開啟打下堅實基礎。
把牢方向做好非常時期“育人”文章
“停課不停學”,不應被曲解為“不停管”“不停灌”。學習的主體是“人”,在居家學習這場“考試”中,市南區圍繞“育人”二字做好文章。
市南區多位校長表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應該貫穿于居家學習的始終,學校要用好當前戰“疫”中最生動的活教材,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公共道德教育、科學教育、勞動教育,強化居家鍛煉,充分認識學生居家自主學習與學校教學的諸多不同,把牢居家學習方向。
2月17日“線上開學”清晨,市南區各校利用網絡組織了特殊的升旗儀式和開學第一課,國歌在全區5萬余家庭中響起,孩子們面對屏幕上的國旗肅立敬禮,場景令人動容。這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拉開了居家學習的序幕。
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促進全面發展,這些也是居家學習的“主旋律”。大學路小學的“品·智”悅讀、“品·智”悅數、“品·智”悅E、“品·智”悅心、“品·智”悅藝、“品·智”悅體等課程“五育”并舉,質量與趣味并重。天山小學的“精心閱讀提精神”“安心習字練技能”“開心運動強身體”“靜心勞動凈環境”系列方案,專注于健康生活和自律習慣的培養,涓涓細流滋養孩子成長。
以海育人是市南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這段“非常時期”居家學習的一大亮點。文登路小學通過“線上研學”建立了海洋教育“生態場”,特色選修、科學實驗、勞動實踐均與海洋教育相融合。學校采用“視頻講授引領—學生動手實踐—確定研究主題—分享研究成果”的在線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開展海洋主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青島五十一中設計開發了“海洋+閱讀”“海洋+化學”等課程,引導學生加強海洋與生活、海洋與科學的研究。
確保質量“悅動課堂”讓孩子“樂學”
在居家學習中,師生與生生之間隔著屏幕交流,這種互動往往是平面的、局部的,學生容易產生倦怠感與孤獨感。面對這一考驗,市南區將“悅動課堂”的理念融入居家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樂學”。
青島市實驗小學省優秀教師蔣文擔任六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每次直播上課之前,她都會輪流播放孩子們錄制的“配樂美文誦讀”微視頻,讓開課具有儀式感、情趣性和吸引力。在直播過程中,她精心設計多樣化的互動板塊和小組競爭內容,讓全員“悅動”起來。她還通過設計生活化作業,如給鐘南山院士等抗疫英模寫頒獎詞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市南區琴島學校,各科老師為學生設計了“引橋課程”,架橋引路,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和動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校提出了“3視頻1課時”的要求,每段微視頻控制在5分鐘以內,凸顯“短、小、精、悍”的特點,減少學生連續看視頻不耐煩的心理,讓老師的“動”帶動學生的“動”,將老師的“講授灌輸”轉化為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發現、自主歸納、自主總結、自主呈現。
青島五十九中物理組開發了“玩轉物理實驗”直播視頻課程。老師們“翻箱倒柜”,用身邊可得的物品進行實驗,在學生中掀起了一股居家實驗的熱潮,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是有趣的物理,收到了培養學科興趣、輔助物理教學的良好效果。
打開思路
對接“未來教育”
每一場考試都會帶來總結和反思,看清過去的收獲與不足,找到今后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市南區教育工作者們認為,居家學習中暴露出來的短板,都是教育改革的落腳點。居家學習讓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更加堅定了發展素質教育的決心。把生活當課本,把現實當教材,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匯其中,才更打動孩子的內心。居家學習讓老師們更加認清了“未來教育已來”的現實。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教學能力已經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許多老師在“一夜之間”學會了信息化教學技術、提升了信息化教學境界。“未來教育”突出個性發展、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無邊界教學,這些特點在此次居家教學中也有深刻體現。居家學習讓老師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滿堂灌”的弊端,要豐富教育手段,努力引導孩子學習。
居家學習讓老師和家長深刻認識到打造“家校育人共同體”的重要性。教育不是某一方的責任,雙方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齊心協力。居家教學為教研科研提出了“新課題”,“悅動課堂”在這段“非常時期”得到了豐富而生動的實踐。此外,居家學習還給教育評價帶來了更多思考,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測評教育效果,如何綜合、多元評價居家學習成果,如何把學生與家長的反饋更好地運用在評價中,這些都需要老師們化被動為主動,認真去研究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