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部分樓盤宣布上調售價 是真漲還是套路?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我市各樓盤售樓處相繼復工。在當前樓市低迷的大環境下,不少樓盤為了生存苦苦掙扎。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些樓盤卻在近期陸續宣布上調售價,喊“漲”聲此起彼伏。房地產市場的這輪表現不免令人迷惑,房價是“觸底反彈”真的漲起來了,還是開發商故作鎮定使出的營銷套路呢?
調查
多個樓盤宣布漲價
市民趙先生年前看了膠州一個樓盤的房子,感覺還可以,但由于疫情耽擱沒有進一步動作。這幾天,他頻繁接到置業顧問的電話,通知項目近期價格全面上調,提醒他抓緊把握最后的機會“上車”。“買房子又不是買菜,總要認真比較,哪能說買就買呢?”趙先生說,置業顧問這種變相催逼的態度讓他感覺不舒服。
趙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開發商仿佛不約而同,最近市場上喊漲聲一片,不少樓盤都宣布取消之前的購房優惠或直接漲價。如位于膠州的碧桂園盛匯瀾庭宣稱要“全面取消優惠措施”;位于即墨的中海樘院宣稱要全面漲價;位于高新區的新城璽樾宣布4月1日起,四居平層戶型全線價格上調500元/平方米;位于西海岸新區的綠地青島城際空間站項目,宣布每平方米上調約100元起;卓越嘉悅項目也宣稱要每平方米上漲500元……
現象
置業顧問化身“專家”
不僅漲價信息充斥朋友圈,如今不少置業顧問也紛紛化身“專家”,用各種“數據”來勸看房者“抓緊買房”。
“全球通貨膨脹開啟!把你手上的現金買成資產,不然接下來貨幣貶值的速度會超過你的想象……”這是市民李女士轉給記者的一條微信內容,而編發這條微信的是一名置業顧問。李女士打算在西海岸買一套改善住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看房,但一直沒有敲定,由于疫情影響,看房的事情暫時擱置下來。最近,看過的幾個項目置業顧問頻繁聯系她,有的發來經濟數據,有的分析當前市場,有的分析國際大勢,但結論都是一樣的——“趕緊買房,只有房子才能保值增值”。
雖然置業顧問們輪番轟炸,但是李女士反而淡定了,“如果房子真像他們說的那么暢銷,他們還有空搭理我么?”李女士認為,現在樓市不太景氣,房價也是云里霧里、虛實難辨,“置業顧問個個像打了雞血,感覺套路一環連著一環,還是等等再說。”
“每平方米上漲500元倒計時”“全線漲價,每平方米上漲100元起,時不我待”“一次危機就是一次洗牌的機會,事實證明該買房了!”……記者翻閱微信朋友圈,發現房企營銷人員的風格大同小異,無論是通過專家觀點還是市場數據分析,都在拼命“唱多”樓市。
建議
理性判斷不要盲從
事實上,房企的這波喊“漲”操作,確實讓很多市民表示“看不懂”。當下,青島各項目售樓處恢復營業,購房需求逐漸釋放,被束縛兩個月的剛需改善們開始看房了,樓市顯現復蘇跡象。據銳理數據統計,3月最后一周(3月23日-3月29日)成交商品房 (不包含保障房)共計2664套,成交面積32.68萬平方米,環比上漲32%;其中住宅成交2270套,成交總面積27.09萬平方米。雖然成交數據大幅上漲,但并不足以表明樓市已經恢復正常。那么,開發商為何此時齊聲喊“漲”呢?記者采訪了多名地產界業內人士,歸納出三種“漲價”的情況。
第一種是真漲價。這類樓盤通常位于核心地段或擁有核心稀缺資源,樓市低迷的環境對其影響不大,所以開發商敢于逆市漲價。
第二種漲價,實質上是價格回調。房企一般會給項目下達銷售指標,項目為了完成指標,不得已采取優惠策略。有的項目春節前通過降價促銷完成了銷售任務;復工后,房企要保住利潤,于是就收回了之前的折扣和優惠,相當于變相漲價。
第三種“漲價”,則是營銷噱頭,一家或者區域多家房企達成了默契,通過喊“漲”營造一種樓市火熱的氛圍,利用購房者信息不對稱、“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來促進銷售。此外,不排除一些樓盤通過雇“托”的方式營造項目火爆的假象。因此,業內人士提醒,購房者在面對開發商漲價行為時,一定要理性判斷,不要盲從。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李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