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東首家公募基金落子國際院士港,將如何資本賦能?
青島引金融“活水”打造最具競爭力的新型產業生態,山東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加速布局——
興華基金落子院士港的理由
青島,是一座正被創投風投改變的城市。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的成功舉辦,吹響了青島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號角。由此,最具競爭力的新型產業生態雛形漸顯,青島創投風投呈快速聚集態勢,為新產業、新業態持續輸送源源不斷的“養分”。
今年3月,山東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法人機構——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落戶青島國際院士港。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落戶,不僅使青島基金業形成了私募基金加速跑、公募基金零突破的均衡發展格局,有利于青島市建設世界創投風投中心戰略深入推進,對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將加快推進青島科技引領城建設,更填補了山東公募基金業的空白,完善了金融業發展業態,在山東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作為資管業“皇冠上的明珠”,公募基金牌照一直備受資本追捧。從全國公募基金地圖來看,“北上廣深”為前沿。那么,山東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為何屬意青島,落戶青島國際院士港?落戶之后,又將怎樣進行資本賦能?
一次大膽的嘗試
一個城市,經濟體量再大,沒有科技引領,也成不了一流城市。而科技創新始于科技、成于資本。
從國際上看,美國硅谷、以色列特拉維夫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城市,都離不開資本的助推。在國內,深圳也因資本與人才的互動,才能在打造全球“創新之都”的路上行穩致遠。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資金并以證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在大資管行業中,因擁有先進、完善的制度體系,以股票、債券等標準化資產為投資標的,易于估值、透明度高,且強制托管、每日估值、信息披露充分、公平交易監管到位、理財門檻較低等優勢,公募基金被認為是最適合大眾理財的投資工具之一。經過22年的規范發展,公募基金規模實現了從1998年初期的40億到2019年年底的13.7萬億的大跨越,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中重要的機構投資者類別,也通過在股票市場的投資助力創投風投基金的二級市場退出,從直接和間接兩方面引金融活水“澆灌”創新產業。
2016年6月,李滄區啟動青島國際院士港建設,重點招引外籍院士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打造配置全球高端要素的新高地,奮力闖出一條全面重塑高質量發展基因的新路。到2018年,院士港已“從無到有”、由小到大、漸趨成型,入駐院士數量日益增加,產業研究方向鏈條清晰,研究成果不斷涌現。
但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缺一不可。隨著院士港建設的不斷深入,院士技術的產業化落地亟須突破,這其中,金融助力必不可少。
為了不斷加固金融助力科技創新“短板”,彌補金融支持與科技創新銜接不暢的“漏點”,打通基礎研究、技術創新、金融服務三者的綠色通道,引金融“活水”助力院士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資本與人才的相互撬動,李滄區不斷與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券商及基金公司對接,宣傳推廣院士項目和院士技術,吸引金融機構前來投資。
而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從2016年提出申請,與青島國際院士港同步醞釀啟動。2018年,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等待中國證監會批復。連續多次對接后,李滄區便萌生了將這個重量級金融機構引進來的想法。
“但公募基金牌照‘一牌難求’,更讓其成為‘金疙瘩’,當時山東還沒有一家公募基金管理法人機構,正是李滄這一次大膽的嘗試,讓看似不可能的事成為了可能。”李滄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持續兩年的“追求”
資本總是要到有利潤的地方去,就像江河千里萬里也要流向大海。
投資環境是任何投資者都關切的問題。從2018年建立聯系到2020年落地,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發起人張磊曾多次到青島實地考察。這期間,李滄區金融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將青島、李滄的產業優勢和招商政策充分講明。
“公募基金核心資產是人才,公司經營地的選擇最看重的是當地的人才資源,其次是當地的商務成本、政府部門服務意識、辦事效率、扶持政策力度等。”張磊說,“青島是中國唯一的經國務院批準的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也是山東金融業的聚集地,金融人才聚集,落戶青島,愿乘改革東風,分享政策紅利。青島也是經濟總量過萬億的計劃單列市,實體經濟門類齊全、體系完整,并且出臺了國內創投風投行業體系最全、力度最大的‘青島創投風投十條’。相較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青島的商務成本較低,對初創期的金融機構應對挑戰幫助很大。我本人又是山東人,愿意在家鄉投資興業。”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在張磊眼中,青島擁有良好的投資軟硬環境。在諸多因素中,院士港給他的印象深刻。院士港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迅速形成了國際院士集聚效應,在芯片、抗體、氫能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引進了多名外籍和華裔外籍院士,與國內機構和團隊啟動聯合攻關,有兩名院士獲得山東省頂尖人才“一事一議”支持。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開展共建研究院、成果轉化、技術攻關、博士生聯合培養等合作。圍繞智慧新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產業,啟動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也緣于對院士港這個無中生有的創意的認同。每次來到院士港,都被這里的‘直面問題、排除萬難、無中生有、始終頂尖、永遠領先’的濃厚創新文化和‘舍我其誰、小我匯成大我、不達目的不罷休、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搏創業精神所吸引,這與興華基金的企業文化非常契合。文化理念的相投,加速了我們落戶。”張磊說。
其間,青島市區兩級無微不至的政務服務和踏實的工作作風,更加堅定了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落戶的決心。青島市政府向中國證監會出具了《關于懇請支持蘇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籌)落戶青島的函》,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證監局等領導也多次協調項目落地事宜,李滄區從招引政策的梳理、手續辦理、資料準備等方面進行動態對接。“提出的要求、需要對接的工作都在第一時間回復。”張磊說。
于是,兩年的努力有了回報。今年3月,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落戶青島國際院士港,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
如何更好賦能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理財的公募基金公司,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面向個人投資者和法人投資者發起設立并管理公募基金以及私募資管產品。
“獲得證券經營許可后,將陸續推出包括公募基金、理財專戶、養老產品等在內的各類理財產品,為青島市乃至全國的居民提供理財新選擇。”張磊說,“在當前中國已進入老齡化進程加快的情況下,社保支付壓力越來越大。作為社保資金受托理財的重要機構之一,公募基金一直在社保資金保值增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們希望一面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為管理老百姓的養老錢做好準備,一面與青島市相關部門積極研究,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產品和技術,為島城人民的養老、醫療等社保資金的歸集和投資管理提供良好服務。”
張磊表示,將聚合“科技+金融”源動力,將基金產品匯集起來的規模巨大的資金,投資于青島市乃至山東省優秀的企業、新興產業和高科技企業,并借助青島國際院士港形成的國際院士、創新團隊的智慧,提升投資管理的科學性和投資業績的可持續性,促進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專業人士與政府創新力有機融合,服務于山東省實體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轉型和山東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青島有多家金融機構擁有基金托管業務資格,為行業培養了一批包括基金會計、注冊登記、資金清算、信息技術以及法律合規等方面的人才,這些為我們招聘基金運營、IT和風險控制等中后臺人員提供了人才蓄水池。”張磊說,“我們還將從北京、上海等地引進優秀投資、研究、交易、產品、營銷和銷售人才來青島落戶生根,并請他們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為公司也為青島市培養一批投資管理前臺人才。”
未來,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還準備和駐青財經專業有優勢的高校和研究所合作,通過專項培養、聯合辦學等方式,助力青島不斷完善資產管理產業生態。(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偉)